殷建军
- 作品数:26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脑外科接诊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实施颅骨钻孔及尿激酶引流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或致残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或0.05);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头痛、再出血及脑膜粘连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引流术符合脑外科微创手术的治疗理念,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殷建军王永张俊杰
- 关键词:颅骨钻孔传统开颅手术硬膜外血肿
-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于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治方法、影像学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恶化5例,死亡12例。单纯桥脑出血预后较好,出血累计多个部位,出血量大于5 ml和出血破入脑室者预后较差。结论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意识障碍的程度、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杜顺利常文海殷建军
- 关键词:脑干出血预后
- 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分型、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并总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和其中12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11例(73.33%),次全切3例(20.00%),死亡1例。术后患者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及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恢复。随访12例6个月-5年,复发3例,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熟练掌握术区解剖及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 姬馨彤赵峻波薛俊峰殷建军常文海张俊杰张五中冯兵杜顺利
- 关键词:脑膜瘤蝶骨嵴手术入路显微手术
-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及脑脊液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顿脑损伤患者血和脑脊液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76例,依据人院时GCS积分评定分为〈8分,9~12分,13—15分;并根据入院时CT所见分为未见异常,脑挫伤,颅内血肿,混合伤(包括颅内血肿、脑挫伤);预后判断按照GO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包括轻中残),预后不良组(包括重残和植物生存),死亡组;采集伤后当天,1d,3d.7d血和脑脊液标本,血和脑脊液标本采集间隔小于1h,并选择30例健康成人血作为对照组;S100β蛋白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在收集标本当天均作cT或MRI检查。结果1、血S100β蛋白与对照组S100β蛋白的比较差异显著(外伤组0.56/L±0.21μg;对照组0.07±0.02μg/L,P〈0.05);2、血S100β蛋白和CSFS100β蛋白比较经直线回归分析呈正相关(r=0.873,P〈0.01)3.不同GCS积分间血和CSFS100β蛋白的比较(血P〈0.05;脑脊液P〈0.01)4.不同预后组S100β蛋白比较(血P〈0.05,脑脊液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和脑脊液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影象学改变、伤情、预后及颅内病理生理密切相关,检测其含量变化能早期判断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 常文海张俊杰姬馨彤张五中冯兵赵俊波杜顺利殷建军薛俊峰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
-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29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1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缄默症2例。结论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及术中对脑干的完好保护是显微手术成功的关键。
- 张五中殷建军付兵舰杜顺利张俊杰常文海
- 关键词: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
-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后改善。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复查CT血管造影示32例无显影,2例部分复发,无出血等发生。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瘤体瘤颈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五中王衍刚张俊杰杜顺利殷建军付兵舰王永辛艳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双微导管技术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疗效观察
- 2016年
- 脑室肿瘤由于埋藏深,且与脑部重要组织相邻,各种手术入路均会不同程度地损及正常脑组织,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的34例患者,取得有价值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 殷建军张俊杰王永
-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室内肿瘤微创疗效
- CT引导下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中老年人基底节脑出血
- 2013年
- 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在中老年人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1-06—2012-06收治的57例年龄≥50岁的中老年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均经CT下行微创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57例年龄分布:50~83岁,平均64.8岁;出血量:20~85mL,平均37.5mL;术前GCS评分:3~7分13例,8~12分28例,13~14分16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存活51例,死亡6例病例均为术前昏迷患者。结论 CT定位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对中老年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疗效良好,可以考虑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式。
- 杜顺利王衍刚张五中张俊杰常文海殷建军付兵舰辛艳超
-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基底节区CT定位引流
- 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自2009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3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术前行头颅CTA检查,6例患者术前仅行头颅CT检查。23例均于入院24h内行急诊开颅手术,均采用扩大翼点人路,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脑内血肿。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出院时恢复良好4例,轻残6例,重残8例,死亡5例。术后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3年,均无再出血发生;8例复查CTA,7例完全夹闭,1例瘤颈少许残余。结论CTA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首选检查手段;急诊手术可提高颅内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 张五中常文海张俊杰杜顺利殷建军付兵舰王衍刚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内血肿显微外科手术CT血管造影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2007年
-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 姬馨彤姜除寒常文海殷建军
- 关键词:血管畸形脑动静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