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力维

作品数:26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5篇动脉瘤
  • 5篇血管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入路
  • 4篇细胞
  • 4篇出血
  • 3篇星形
  • 3篇星形细胞
  • 3篇星形细胞瘤
  • 3篇血肿
  • 3篇细胞瘤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3篇脑损伤
  • 3篇脑星形细胞
  • 3篇脑星形细胞瘤
  • 3篇复发

机构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殷力维
  • 21篇蔺玉昌
  • 17篇苗增利
  • 15篇鲁晓杰
  • 11篇缪亦锋
  • 9篇徐幸
  • 6篇季卫阳
  • 5篇汪璟
  • 4篇王清
  • 3篇江力
  • 3篇李兵
  • 2篇庞明志
  • 2篇冷冰
  • 2篇缪以峰
  • 2篇李兵
  • 1篇江基尧
  • 1篇吴曙军
  • 1篇汪璟
  • 1篇王修珍
  • 1篇任国琴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遥控操作快速甘露醇专用加热装置
本新型涉及到的是一种遥控操作快速甘露醇专用加热装置,包括遥控器和加热装置;所述遥控器包括电源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开关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装置为使用电热丝的隔水加热室;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射...
殷力维鲁晓杰任国琴
文献传递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探讨及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王清鲁晓杰蔺玉昌苗增利季卫阳李兵殷力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97例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2004年
殷力维蔺玉昌苗增利徐幸缪亦锋汪璟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
经颅锁孔及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苗增利蔺玉昌鲁晓杰徐幸殷力维汪璟江力
关键词:鞍区肿瘤锁孔手术神经内镜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被引量:12
2006年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难度及风险远高于首次治疗。本文将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机制及治疗策略。
蔺玉昌冷冰苗增利徐幸殷力维缪以峰庞明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性血管内介入治疗再次破裂出血术后复发动脉瘤复发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DSA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原发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5例患者中检出AVM8例,MoyaMoya病3例,颅内动脉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造影阴性10例。结论DSA检查对甄别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PIV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徐幸蔺玉昌苗增利殷力维汪景缪亦锋
关键词:原发性脑室出血脑血管造影病因
血管内介入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机制,以及复发后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前循环17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恢复满意16例,轻偏瘫2例,重残1例。结论对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且其安全性较高;但术后应行影像学随访。
徐幸蔺玉昌苗增利殷力维缪亦锋汪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血管内治疗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蔺玉昌冷冰苗增利徐幸殷力维缪以峰庞明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栓塞治疗性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垂体瘤染色体的异常
2004年
目的 研究垂体瘤间期细胞遗传性畸变 ,探讨其异常与垂体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 5 0例垂体瘤间期细胞核 7、8、11染色体数目的异常。结果 6 4 % (32 / 5 0 )的垂体瘤出现一个以上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其中以 11染色体的异常最为常见 2 8% (14 /5 0 ) ,其余依次为 7染色体 2 2 % (11/ 5 0 )、8染色体 2 0 % (10 / 5 0 )。 7、8染色体的异常与垂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 ,但 11号单体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结论 垂体瘤 7、8、11染色体变异是频繁发生的。 7、8染色体的获得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起始阶段 ,而 11号染色体的丢失可能与肿瘤的演进及生物行为有关。
王清鲁晓杰蔺玉昌苗增利季卫阳李兵殷力维徐幸缪亦峰
关键词:垂体瘤染色体数目间期细胞肿瘤形成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变异
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入院临床拟诊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同时进行头颅3D—CTA和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影像特点。结果46例患者,阴性3例,余43例患者共检出52个动脉瘤。将3D—CTA和3D—DSA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CTA可作为s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结合3D—DSA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为治疗动脉瘤制定出最佳方案。
季卫阳丁鸭锁殷力维王东鲁晓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