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立强

作品数:198 被引量:504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84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动力工程及工...
  • 50篇电气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发电
  • 36篇太阳能
  • 30篇SUB
  • 26篇再热
  • 26篇气轮机
  • 26篇燃气轮机
  • 26篇IGCC
  • 25篇超临界
  • 21篇电池
  • 20篇蒸汽
  • 20篇整体煤气化
  • 19篇锅炉
  • 18篇燃料电池
  • 17篇余热
  • 17篇整体煤气化联...
  • 17篇SOFC
  • 15篇气化
  • 15篇热力
  • 15篇发电系统
  • 14篇二次再热

机构

  • 169篇华北电力大学
  • 3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能源集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全球能源互联...
  • 2篇国家能源集团...
  • 2篇国网福建省电...
  • 1篇北京国电智深...
  • 1篇北京节能环保...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 1篇华能北京热电...
  • 1篇中国华能集团...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北京和隆优化...
  • 1篇北京华控智加...
  • 1篇南京磁谷科技...
  • 1篇中核能源科技...
  • 1篇北京志诚宏业...
  • 1篇江苏磁谷科技...

作者

  • 198篇段立强
  • 83篇杨勇平
  • 32篇林汝谋
  • 26篇金红光
  • 22篇庞力平
  • 18篇蔡睿贤
  • 12篇徐钢
  • 10篇乐龙
  • 10篇黄科薪
  • 9篇和彬彬
  • 9篇孙思宇
  • 8篇邓世敏
  • 8篇吕志鹏
  • 7篇郑楠
  • 7篇田龙虎
  • 6篇刘彤
  • 6篇冯涛
  • 6篇江丽霞
  • 6篇王振
  • 6篇谢坤

传媒

  • 24篇工程热物理学...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9篇燃气轮机技术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热能动力工程
  • 4篇太阳能学报
  • 4篇中国电力
  • 4篇热力发电
  • 4篇现代电力
  • 4篇2007年工...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2篇发电技术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节能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动力工程

年份

  • 13篇2023
  • 19篇2022
  • 13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调节CO<Sub>2</Sub>回收率的MCFC复合动力系统及运行方法
本发明属于MCFC复合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CO<Sub>2</Sub>回收率的MCFC复合动力系统及运行方法。本发明集成ITM代替深冷空分装置产生纯氧,其与电池阳极排气一并送入后燃室进行完全燃烧,产物只有...
段立强乐龙杨勇平
文献传递
基于Aspen Plus的Texaco气化炉性能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Texaco气化炉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分析了气化炉的主要参数(水煤浆浓度、氧煤比和氧气浓度)对气化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煤浆浓度、氧煤比是粗煤气出口温度和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孟辉段立强杨勇平
关键词:IGCCTEXACO气化炉ASPENPLUS软件
与余热驱动制冷相结合的CO<Sub>2</Sub>压缩液化系统
本发明属于CO<Sub>2</Sub>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余热驱动制冷相结合的CO<Sub>2</Sub>压缩液化系统。本发明在由多级压缩机、冷却器、循环水系统组成的压缩液化CO<Sub>2</Sub>系统的基...
段立强陈新明杨勇平
文献传递
三种槽式太阳能热互补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太阳能热互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SCC)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既可降低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又能减小联合循环的燃料消耗。以导热油为导热工质、太阳能直接发生系统(DSG)、以压缩空气为导热工质的3种槽式ISCC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典型天性能、年性能及经济性能3个方面对3种ISCC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DSG集成的ISCC系统的热力性能及经济性能均最优。
张楠段立强丁泽宇王建华曲洁罗娜
关键词:槽式太阳能经济性能
太阳能驱动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系统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太阳能驱动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氢能来存储的最佳方式。该文提出一种采用光伏、光热协同驱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进行高温蒸汽电解的制氢系统。建立各子系统数学模型,选取北京地区夏至日气象参数,分析太阳辐照度对制氢系统的性能影响,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能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和温度是影响SOEC工作的重要因素。在电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将有利于提高电解效率。耦合太阳能后系统最大能量及?效率分别达到19.1%和20.3%。?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最大有用功损失发生在光电转换过程,?损比例为87%。提升光电效率,将成为提高太阳能-氢能转换效率的关键。
尉倥段立强朱自强熊嘉丽李智诚刘旭光
关键词:太阳能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太阳能集热器
集成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和回热式汽轮机的二次再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和回热式汽轮机的二次再热系统,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布置于第一高压加热器的抽汽管路上,具有较高温度和过热度的其中一股超高压缸排汽先进入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与第一高压加热器出口温度较高的主给...
段立强孙婧
文献传递
新型CO2分离压缩一体化方法
本文分析了含CO2混合气体在低温下的相变特性,研究了CO2低温分离方法的改进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CO2分离压缩一体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级压缩、多级冷却以及多级分离相结合,可在相对较高的冷凝温度下将混合气体中...
徐钢杨勇平段立强王楠
关键词:相变特性
文献传递
650℃一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设计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650℃一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抽汽过热度较高、空气预热器换热温差较大的问题,在650℃基准机组基础上提出加装2级前置式蒸汽冷却器(Outside steam coolers, OSCs)(方案1)和采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OSCs(方案2)进行性能对比研究。通过Ebsilon建模,采用单耗分析法对比了650℃一次再热机组在变工况下的能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50℃一次再热机组发电煤耗比600℃二次再热机组降低10.67g·(kW·h)^(-1),比700℃一次再热机组高9.77 g·(kW·h)^(-1)(100%THA),节煤效果显著。650℃一次再热不同优化方案中,方案2在各工况下性能均优于方案1和基准机组,方案2发电煤耗246.71 g·(kW·h)^(-1)(100%THA),比方案1降低1.99 g·(kW·h)^(-1),比基准机组降低3.32 g·(kW·h)^(-1),在低负荷下仍具有良好的节煤效果。
王婧段立强杨名
关键词:单耗分析
集成带吹扫气OTM供氧的常压CO<Sub>2</Sub>零排放SOFC/AT/ST复合动力系统
本发明属于常压CO<Sub>2</Sub>零排放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复合动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成带吹扫气OTM供氧的常压CO<Sub>2</Sub>零排放SOFC/AT/ST复合动力系统。本发明将SOF...
段立强黄科薪杨勇平
文献传递
新型CO_2分离压缩一体化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分析了含CO_2混合气体在低温下的相变特性,研究了CO_2低温分离方法的改进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CO_2分离压缩一体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级压缩、多级冷却以及多级分离相结合,可在相对较高的冷凝温度下将混合气体中绝大部分CO_2以液态分离出来,既避免了CO_2的冻结问题,又有效地降低了CO_2的压缩耗功,从而大幅降低了新型一体化流程的CO_2回收能耗。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气中初压和初始CO_2浓度越高、制冷循环性能越好,新型一体化方法的CO_2回收能耗越低。本文研究成果为从具有较高CO_2浓度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回收CO_2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徐钢杨勇平段立强王楠田龙虎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