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涛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肠肿瘤的防治研究-筛查及临床干预
- 盛剑秋韩英李世荣武子涛金鹏崔新娟范如英
- 该研究属于肿瘤医学领域。近年来,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北京市为例,过去十年间,大肠癌的患病率由约16/10万人年上升到24/10万人年左右。然而,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多为中、晚期病人,手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创治疗筛查方法
- 消化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早期诊治,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果 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钙、尿钙、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磷水平降低。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99mTc-MIBI有助于定位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措施。结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要重视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监测,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 樊荣荣陆晓娟王继恒武子涛李恕军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消化系统症状
- 粪便转铁蛋白和免疫粪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效能的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估粪便转铁蛋白(TF)和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在筛查结直肠癌中的效能。方法筛查对象为1 943例无症状受试者。收集1次粪便标本,同时用于TF和IFOBT检测。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即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TF、IF-OBT和两者联合检测的性能指标。结果共有1 737例受试者接受TF和IFOBT检查,其中251例(14.5%)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共有193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共发现3例结直肠癌和43例进展期腺瘤。与单独使用IFOBT相比,TF和IFOBT联合检测(并联)明显提高了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2.6%vs 1.6%,P=0.034)。结论 TF和IFOBT联合检测能提高筛查时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
- 金鹏武子涛李爱琴孟明明李世荣盛剑秋
- 关键词:转铁蛋白粪隐血试验结直肠癌
-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在老干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粪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在老干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年度体检的保健对象1345例,均留取体检当天粪标本进行粪HP抗原检测(HPSA),并填写胃部不适症状调查问卷。结果:(1)本次调查人群HP总感染率为15.3%(206/1345),80岁以上人群HP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段人群(P<0.05)。(2)本次调查人群有476例(35.4%)存在胃部不适症状,80岁以下各年龄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未感染HP人群胃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与HP感染人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PSA是筛查老干部胃部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苏锡铭盛剑秋武子涛田日新
- 关键词:老干部体检
-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被引量:9
- 2000年
-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 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 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 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 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邓永江曹建彪张红光
- 关键词:大肠癌P53
- 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APC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 2005年
-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APC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集中区(MCR)的突变情况,探讨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APC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9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并检测10例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的突变体。结果:22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9例检出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9%(9/22)。10例粪便标本中有4例APC突变体阳性,检出率为40%(4/10)。癌组织与相应患者的粪便APC基因检测一致率为90%(9/10)。结论:APC基因突变为散发性大肠癌常见的分子事件,粪便中APC基因突变体检测为无创性检查,且基本反映了癌组织的APC突变状况,故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的分子途径。
- 范如英李世荣武子涛吴霞晨智敏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粪便突变
- 粪脱落细胞诊断大肠癌的探讨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粪脱落细胞的提取方法 ,了解粪脱落细胞及其p5 3蛋白的检测对大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粪脱落细胞学检测 41例大肠癌患者 ,110例非大肠癌患者。 110例中 5 0例为健康者 ,2 9例为慢性肠炎 (包括 10例溃疡性结肠炎 ) ,2 6例为大肠腺瘤 ,5例为胃癌。粪脱落细胞以淘洗法提取 ,并用免疫化学法做粪隐血试验 (faecaloccultbloodtest,FOBT) ,同时采用S P法对 2 7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粪脱落细胞进行p5 3蛋白检测。结果 脱落细胞学对大肠癌检测的特异性高于粪隐血试验 (P <0 0 5 )。粪脱落细胞及粪隐血试验间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P>0 0 5 )。粪脱落细胞p5 3表达阳性率为 37 0 % (10 /2 7) ,与大肠癌组织p5 3检测一致率为 85 2 % (2 3/2 7)。结论 粪脱落细胞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望与FOBT序贯进行大肠癌的筛查。粪脱落细胞p5 3蛋白的表达基本反映了癌组织中p5 3突变状况 。
- 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
- 关键词:大肠癌脱落细胞诊断P53
- 某部新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部刚入伍官兵500例,以问卷调查形式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粪便抗原快速免疫卡检测三种方法调查H.pylori感染率,并对H.pylori感染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ylori阳性者173例,阳性率34.6%(173/500),入伍前居住环境是H.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而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服用NSAIDS类药物史对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刚入伍官兵中H.pylori感染较为常见,入伍前居住环境为H.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
- 樊荣荣李恕军金鹏安贺娟武子涛盛剑秋
- 关键词:新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影响因素
- 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与现症感染情况分析
- 本文通过对1200例体检人群进行HP抗体检测,并选取39例阳性者进行现症感染分析,以期对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状况、检测的必要性及结果如何评定提供依据。
- 武子涛安贺娟李燕盛剑秋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健康体检
- 文献传递
- 抗核周型粒细胞胞浆抗体及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疗中的价值
- 2012年
- 目的分析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判断临床特征与血清型标记物抗核周型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117例UC患者进行诊断描述,并记录pANCA、GAB、肠外表现、手术情况,比较各亚型之间的差异。结果我国UC患者病变范围以全结肠和左半结肠(39.3%,23.9%)为主,中,重度(39.3%,38.5%)多见。有肠外表现者为7.1%。存在病变累及范围越广越严重的趋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CA,GAB在U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4%,9.4%。结论pANCA、GAB阳性与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病变范围、病情程度、肠外表现等无关(P〉0.05)。
- 谢靖韩英武子涛王志红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