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芳
- 作品数:21 被引量:1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新型病毒TTV感染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探讨TTV病毒在不明原因肝炎中的意义及其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TTV病毒DNA并对TTV病毒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病原不明肝炎中TTV 病毒感染率为38-6 % ;均为散发病例,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无差别;症状明显,黄疸常见,血清转氨酶中度升高;肝组织呈汇管区炎症;一般病例预后良好,但合并症易加重病情。
- 陈永鹏章廉卢桥生骆抗先梁蔚芳冯筱榕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PCR
-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与C基因型preC/C区重组的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分为A-F6个基因型,其中B和C型主要分布于亚洲.当某一基因型全基因组序列有一段与另一个基因型序列的相应部分相同的杂合结构,则认为这一序列可能发生了重组;重型B基因型可能与临床疾病的严重性相关.本...
- 骆抗先刘志华何海棠彭劼戴炜梁蔚芳侯金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C基因型
- 文献传递
- 11株经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对11株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 virus,TTV)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用巢式PCR扩增不同地区不明病因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自然健康人群TTV DNA片段,并对此巢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11例标本的222bp(引物序列除外)的TTV DNA同源性比较结果为:武汉WH1、WH2、WH3 3个患者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7.0%、97.0%和98.0%;广州GZ1、GZ2、GZ3 3患者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8.0%、95.0%和95.0%;山东SD2、SD3 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4、6%和95.5%;广州GZ4、山东SD1,新疆XJ1患者TTV DNA序列与TX011同源性分别为98.0%、98.0%和95.0%。结论 根据Okamoto的分类方法,这11株TTV可属于两个亚型,即基因1型的a和b亚型。
- 肖红梁蔚芳王燕军张建树骆抗先
- 关键词:经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型
- 一株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全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从本地樱桃谷鸭血清中克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PCR扩增DHBV全基因,连接至T载体上,挑选克隆进行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16株DHBV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较,并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24-18与16株DHBV基因组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9.4%99.3%之间,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差异显著地方位于P区.结论24-18属于DHBV西方基因型中的一个亚型.
- 梁蔚芳刘志华何海棠骆抗先
- 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克隆
- 一次肠道传播性病毒性肝炎流行后的随访调查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武汉某校发生过一次肠道传播型肝炎流行,从粪便中检出与TT病毒同源的病毒,随访调查以了解这一新型病毒的感染过程。方法急性期和随访血清检测ALT和病毒片段。结果急性期、发病后6个月和18个月ALT增高分别为100%,29.6%和13.9%;检出病毒片段分别有77.0%,685%和18.5%。18个月时ALT正常者病毒血症也消失的80.6%;ALT增高的15例病人仅2例(133%)检出病毒,可能因此时病毒水平多低于可检出水平。结论这一病毒可长期血液携带,其血液传播的重要性,远非甲型肝炎和成型肝炎病毒所可比拟。
- 骆抗先梁蔚芳章廉陈志英
-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TT病毒
-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及其调控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HBVpreC/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的变异和特点。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各3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2例病人,HBVC基因调控序列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者20例,其中HBeAg阳性者7例,HBeAg阴性者13例(P<005);22例发生T1673G1799双突变。前C变异中,18例发生A1896变异,其中HBeAg阳性者6例,HBeAg阴性者12例(P<0.05)。C区变异中,AA5、AA38、AA60、AA87、AA97、AA130、AA135都是变异的热点。前C/C区还存在有插入、缺失等不同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变异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与体内的免疫清除与病毒逃避免疫攻击相关,从而容易导致疾病的慢性化。
- 梁蔚芳何海棠刘志华骆抗先
- 关键词:基因
- 膜上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Pol/RT耐药变异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简洁、直观的HBV Pol/RT耐药变异的膜上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材料和方法采用LiPA技术原理,设计退火温度高度一致且带有PolyT尾的成组捕获探针,固定在NC膜上,在同一条NC膜上设立各种标准对...
- 曾艳丽张太松何海棠梁蔚芳黄辉红魏君锋王燕军侯金林周元平
- 关键词:反向斑点杂交法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耐药变异
- 文献传递
- 鸭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株体外耐药模型建立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构建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YMDD点突变的复制质粒,研究其在鸡肝癌细胞中的复制及拉米夫定抗性。方法以广东樱桃谷鸭DHBV分离株为模板,将3631 bp的片段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 II KS(+)中,构建含1.2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经PCR定点突变获得YMDD突变株。将构建质粒经FuGENETM 6瞬时转染鸡肝癌细胞,分析变异株的复制能力及拉米夫定耐药性。结果 PCR鉴定、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均证实成功获得1.2倍DHBV全基因YMDD突变质粒。Southern印迹杂交表明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可检测到病毒复制中间体;野生株的复制能力是突变株的2.7倍。拉米夫定对变异株的IC50=37.12±8.81 ng/ml,高于野生株的IC50=10.90±4.80 ng/ml。结论与野生株相比,YMDD突变株质粒体外复制活性减弱,对拉米夫定敏感性下降。
- 付喜花梁蔚芳吴小东沈国俊何海棠陈金军侯金林
- 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定点突变拉米夫定
- 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和病毒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2
- 1998年
- 背景单项血清肝酶增高的病因长期不明,某校学生中发生381例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目的为初步阐明这一疾病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明性。症状轻微,病程多急性、少数可超过6个月。肝组织呈汇管区炎。散在发病后进行3次人群普查,3个月累计发病率占流行人群的60.7%。分析认为经日常生活接触和多次小范围的食物传播。采取以切断传播为主的预防措施,2个月后流行控制。由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和潜伏期粪便提取DNA,检出与一种新近报告的血传性病毒(TTV)有同源性的基因片段。结论可能是另一种肠传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
- 骆抗先章廉王珊珊聂军葛娅陈志英俞守义刘银燕杨守昌梁蔚芳何海棠焦成松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理学
- 我国肝病病人和健康人群中TTV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分析我国肝病患者和健康人群TTV基因型。方法 用巢式PCR扩增我国不同地区不明病因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自然健康人群TTV DNA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武汉WH1、WH2、WH3 3个病人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7%、97%和98%;广州GZ 1、GZ2、GZ3 3例病人血清中TTV DNA 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8%、95%和95%;山东SD2、SD3 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4.6%和95.5%;广州GZ4、山东SD1、新疆XJ1病人TTV DNA序列与TXO11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5%。结论 根据 Okamoto分类方法,我国TTV属于两个亚型,即基因1型中的a和b亚型。
- 肖红张建树梁蔚芳骆抗先
- 关键词:TT病毒基因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