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俊月

作品数:1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急性
  • 6篇髓系
  • 6篇急性髓系
  • 5篇血液
  • 5篇血液病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恶性
  • 3篇细胞
  • 3篇难治
  • 3篇难治性急性髓...
  • 3篇骨髓
  • 3篇恶性血液病
  • 3篇复发
  • 3篇阿扎胞苷
  • 3篇胞苷
  • 3篇CAG方案
  • 3篇病患

机构

  • 18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柴俊月
  • 11篇郑雯琦
  • 9篇魏娜
  • 8篇崔婷婷
  • 3篇张娟
  • 3篇马兰
  • 2篇黄晓军
  • 2篇许兰平
  • 1篇满志然
  • 1篇贺然
  • 1篇刘化芹
  • 1篇刘琳
  • 1篇王永志
  • 1篇刘杰
  • 1篇张勇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药物与人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方案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2种治疗方案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VEN组(30例)和CAG组(36例)。VEN组给予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治疗,CAG组给予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糖胞苷)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比较2组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治疗4周后,VEN组的总缓解率(66.67%)显著高于CAG组(41.67%),P<0.05,2组的Hb和PLT均升高(P<0.05),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且与CAG组比较VEN组的上述指标更佳(P<0.05);2组的LDH和TSGF均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CD3+、CD4+及CD4+/CD8+值均升高(P<0.05),且VEN组显著高于CAG组(P<0.05);VEN组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N组的无病生存率(40.00%)显著高于CAG组(16.67%),P<0.05;VEN组的总生存期[(10.05±1.48)个月]与无病生存期[(9.22±1.08)个月]均显著高于CAG组(P<0.05)。结论VEN联合阿扎胞苷和CAG联合阿扎胞苷在治疗复发难治性AML中均具有良好的疗效,VEN联合阿扎胞苷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患者的预后更佳。
张娟郑雯琦柴俊月崔婷婷魏娜龚颉
关键词:阿扎胞苷CAG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功能
70岁以上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柴俊月郑雯琦黄晓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老年人
恶性实体瘤引起骨髓坏死三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5年
柴俊月郑雯琦贺然刘化芹
关键词:恶性实体瘤骨髓坏死骨髓活检营养支持
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1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9例,拟诊病例4例。11例经抗真菌治疗均有好转。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经验治疗和抢先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策略。为了进一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建议在高分辨CT的基础上,结合真菌血清免疫学(G/GM试验)检查,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崔婷婷柴俊月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共输血5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350)比1.20%(10/834),χ^(2)=6.899,P=0.009;3.06%(98/3200)比1.42%(14/984),χ^(2)=7.767,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126)比1.70%(52/3058),χ^(2)=8.356,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925),χ^(2)=1.295,P=0.255]。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满志然张勇柴俊月王永志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变态反应发热
超敏C反应蛋白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恶性血液病发热原因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近两年来本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231人次,大体分为感染性发热组和非感染性发热组,对所有患者发热病程中血浆hs-CRP浓度进行定量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发热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非感染性发热组hs-CRP仅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性发热组中,单纯细菌感染组hs-CRP水平又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检测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为临床医师早期判断是否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有力的依据。
魏娜柴俊月郑雯琦马兰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恶性血液病发热
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为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的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柴俊月魏娜崔婷婷许兰平黄晓军
关键词:两性霉素B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抢先治疗
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诊断为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8例,将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与CAG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与CAG方案的总有效率(86.11%vs.65.63%)、缓解率(55.56%vs.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优于CAG方案(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
张娟柴俊月郑雯琦崔婷婷龚颉
关键词:阿扎胞苷CAG方案化学治疗
IKZF1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IKZF1基因突变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45例初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合作,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cDNA标本中IKZFl基因,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33例B—AL1。患者中有10例患者表达IKZFl基因突变,14倒Ph+B-ALL患者中有9侧患者表逮IKZFl基因突变。1KZFi基因突变组患者BCR—ABL阳性率较高(P(0.001),高危组患者比例也较高(P=0.382)。Ph-的B—ALL患者中IKZFl基因突变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低于无IKZFl基因突变组。结论:IKZFl基因突变与Ph-的B—ALL患者预后相关。
马兰柴俊月郑雯琦崔婷婷魏娜刘杰
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对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合理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总结4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个体差异采用姑息治疗、标准剂量化疗和小剂量化疗。结果姑息治疗组缓解率及2年生存率为0,接受化疗组缓解率40.6%,2年生存率为12.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缓解率低,病死率高,应根据其综合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魏娜柴俊月郑雯琦马兰
关键词:老年急性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