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罗圈冰期山脉 <正> 根据古地磁资料,震旦纪罗圈冰期时华北地块、准噶尔地块位于今赤道至南岭的范围,总体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这两地块处于上升剥蚀状态,缺乏沉积,可能是平原或高原环境.罗圈冰期冰碛物沿其南缘分布,具山脉冰川特征,而华北地块、... 林晓辉文献传递 燕辽地区中生代构造格局的再讨论 2009年 本文中,笔者对燕辽地区的构造形迹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将其划分成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燕辽地区范围包括"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其构造格局主要由燕辽向斜、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及其配套断裂组成,在这三个区域构造样式之下又发育次一级的褶皱构造及其配套断裂,并且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改造、叠加和利用,致使出现复杂的构造格局。海西-印支期形成了燕辽向斜及其配套断裂,"内蒙地轴"是燕辽向斜的北翼,燕辽沉降带是燕辽向斜的南翼。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褶皱成复向斜,"内蒙地轴"南缘断裂是复向斜的轴部纵断裂并充填了上侏罗统作为裂隙充填物。中晚侏罗世开始,以秦皇岛-凌源断裂为轴面褶皱成一个背形。秦皇岛-凌源断裂的存在及其对燕山段和辽西段的影响致使燕山段和辽西段具有不同的地表出露形态。 林晓辉 李建国 秦正永关键词:构造形迹 褶皱 中生代 坦桑尼亚西部基戈马—姆藩达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特征及锆石测年新资料 被引量:16 2009年 基戈马—姆藩达地区位于坦桑尼亚西部,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近年来,在该区获得了一批新的同位素测年数据:Shanwe hill英云闪长岩的上交点年龄(2.64 Ga)说明岩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但下交点的年龄(0.7 Ga)可能为变质年龄,也有可能是继承锆石的年龄;Fili mult hill花岗岩(1893±3)Ma的年龄值表明岩体为古元古代晚阿宾迪纪产物;Gua花岗岩(1 889±40)Ma的测定结果说明是与Fili mult hill花岗岩同构造期的产物;Nyamahanga粒玄岩年龄(1337±47)Ma代表新元古代基性岩墙侵入的时代。 郭鸿军 林晓辉 刘焕然 秦磊 付方建 秦正永关键词:前寒武纪地质 冀北辽西地区构造形迹的新认识 被引量:5 2003年 冀北辽西地区的盖层可分两个构造层,由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相互叠加,并相应发育两期推覆构造。复向斜范围包括内蒙古地轴和燕辽沉降带,是由长条形的3个背斜和2个向斜相间,及配套的EW向纵断裂、SN向横断裂和NE向、NW向的共轭断裂组成。著名的尚义—宽城—凌源—朝阳—北票断裂是复向斜及其次级背斜的轴部纵断裂,以南大岭组、窑坡组和北票组作为其裂隙充填物。燕山EW向断裂南北对冲现象是复向斜纵断裂放射状排列并向核部推覆的反映。秦皇岛背形以秦皇岛—凌源断裂为轴面,由复向斜的轴面褶皱而成,背形转折端在秦皇岛,呈相对上翘。本区NE向、NNE向断裂的叠加在区域上有不同的表现:冀北段NE向、NNE向褶皱叠加的结果使燕山段复向斜成为短轴褶皱样式,平面图呈NW向排列,符合Ramsay第一类褶皱干涉样式的第二种类型。复向斜的形成机制完全符合纵弯褶皱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原理,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秦皇岛背形的形成是后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所致。 林晓辉 秦正永一条Rodinia山脉——震旦纪的喜马拉雅山 被引量:1 2000年 笔者首次将海拔高度的概念及现代冰川理论 ,并结合古地磁资料 ,提出罗圈冰期时古天山 -秦岭山脉是一条大约位于赤道 -北回归线之间、由众多高山组成的 ,且许多山峰至少在 4 0 0 0m以上 ,已形成冰川、或许局部地区存在冰原的山脉 ,总的地理特征类似于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华北地块和库鲁克塔格地块是高原或平原 ,此二地块的南边是海域。古秦岭的南坡是现代秦岭的北坡。冰川融化时冰水携带的冰碛物向南流入海 ,所以华北地块上无冰碛物存在大地构造上 ,晋宁期以前 ,上述各地块相互独立。震旦纪时它们开始发生作用 ,秦岭地块和阿克苏—乌什地块分别向华北地块与库鲁克塔格地块汇聚 ,引起后者上升 ,逐渐发展成为山脉。至震旦纪末期 ,山脉上升到 4 0 0 0m以上 ,形成冰川。此后 ,山脉被剥蚀夷平 ,至寒武纪初 ,华北、库鲁克塔格两地块又降到海平面之下接受沉积 ,该山脉消亡。由此我们恢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一条造山带 ,并推测新元古宙末期华北、华南。 林晓辉关键词:板块汇聚 冰碛物 燕山地区大红峪组火山岩古风化作用新认识 被引量:1 2001年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成岩后受古风化作用影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 ,特别是深风化带岩石后期K2 O沉积的影响 ,造成从未风化到深风化岩石在TAS图解、碱度系数、岩系指数及岩石类型等方面相应地发生变化。在TAS图解上 ,岩石向碱性增加、SiO2 减少方向变化。碱度系数变大 ,岩系指数的变化使火山岩反映为从钙碱性到超碱性。岩石类型也出现不确定性。深风化带岩石根据岩石化学成分计算标准矿物时 ,出现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 ,而实际矿物未见这一现象 ,也是后期K2 O沉积影响的结果。排除古风化的影响 ,作者认为大红峪组火山岩应为钾质的粗面岩和粗面玄武岩 ,属钙碱系列。粗面玄武岩为铝过饱和型 ,粗面岩为正常型。不存在明显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 ,其原始岩浆应以基性为主。由于上述的原因 ,影响了对岩浆来源、构造环境的判断。推断其构造环境 ,是在总的海进条件下 ,出现多次的海退 ,伴有多次火山喷发活动 ,水动能比较大 ,气候干旱 ,封闭、半封闭的海盆中富含钾的环境。 林晓辉 秦正永关键词:火山岩 大红峪组 我国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并结合地层中丰富的宏观藻类,水母类,蠕形类化石,以及叠层石组合序列,并全面考虑岩石地层,旋回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和事件地层,将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重新划分对比。 牛绍武 辛后田 林晓辉关键词:岩石地层划分 年代地层 新元古代 北京地区长城系 被引量:7 2000年 北京地区长城系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老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1)区内发育两层稳定的凝灰岩———翠绿色层和棕红色层 ,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2 )长城系底部的砂岩、页岩具穿时性 ,大红峪组存在明显的相变关系 ,不能只根据岩性进行分组。据此 ,把北京地区原长城系高于庄组之下地层重新厘定为大红峪组一段 ,包括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一段 ;大红峪组二段即原大红峪组二段和大红峪组三段即原大红峪组三段 ,并与蓟县剖面进行了对比。 林晓辉关键词:长城系 标志层 相变 岩性特征 砂岩 我国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2013年 长期以来,我国中一新元古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长城系(固结系一盖层系1800--1400Ma),蓟县系(延展系一窄带系1400~1000Ma),青白口系(拉伸系1000~850Ma),南华系(成冰系850~650Ma)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650~540Ma)(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 牛绍武 辛后田 林晓辉关键词:岩石地层划分 年代地层 新元古代 燕山中段大红峪组火山岩的古风化特征 被引量:3 2000年 燕山中段 (主要是指北京市平谷县内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存在古风化现象。古风化使火山岩的成分、结构遭受改变 ,以致影响对岩石岩性的确定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等。不同的地质环境 ,其风化情景不同。文中论述了火山岩的三种风化带及其不同的风化环境特征 ,并与现代风化带进行了对比。研究大红峪组的古风化现象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时的地质环境。 林晓辉关键词:大红峪组 古风化 火山岩 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