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 刘增荣李向东董毅林剑平罗秀珍
- 该课题采用Seldinger法,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阻断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UAE治疗可完全阻断肌瘤的营养血管,达到肌瘤的去血管化,使肌瘤缺血缺氧,致肌瘤细胞变性坏死直至萎缩。其次由于肌瘤细胞分裂相对活跃,从而对缺...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对 31例子宫肌瘤患者 ,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 ,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 ,经导管注入PVA和明胶海绵微粒 ,阻断子宫肌瘤的血供。随访时间为 2个月~ 39个月。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血供丰富 ,均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后血管造影见子宫肌瘤血供完全阻断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随访结果表明 ,临床症状缓解消失 ,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 ,临床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具有创伤小 ,副反应轻、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 刘增荣李向东董义林剑平罗秀珍
- 关键词: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血供血管造影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X线征象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分析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7例新生儿中,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扩张及低位不完全性梗阻12例,无明显异常15例。钡剂灌肠发现(直肠直径/乙状结肠直径)<0.817例,可见肠管痉挛及痉挛后扩张17例,全结肠细小1例;24h随访钡剂潴留于整个结肠1例,部分结肠21例;直肠、乙状结肠不规则锯齿状改变8例。结论运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检查疑似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可以提供有价值的X线诊断。
- 林剑平李先浪张高峰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X线摄影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5例大咯血患者,经相关的临床确诊和积极的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病情加重时,急诊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栓塞剂为高温后的明胶海绵颗粒,同时加用真丝线段。结果:15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均未再咯鲜血,仅有暗红色血痰,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急诊止血,具有微创、安全、止血快等优点,内科止血无效时,应作为首选方法。
- 李向东刘增荣董毅林剑平
- 关键词: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巨大超巨大肝癌71例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分析巨大超巨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71例巨大超巨大肝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灌注与栓塞术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半年生存率为97%(69/71),一年生存率63%(45/71)。二年生存率21%(15/71),三年生存率3%(2/71)。结论: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巨大超巨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亦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已有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刘增荣吴晗贺俊花李向东宗广胜董毅林剑平罗秀珍
- 关键词:大肝癌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肿瘤供血动脉
- 老年房间隔缺损的X线易误诊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X线平片易导致老年房间隔缺损误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9例胸部X线平片误诊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所有病例均经B超证实。结果:19例误诊的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例中,误诊为肺心病12例,风心病7例。结论:熟悉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及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能够有效避免误诊。
- 林剑平李先浪张高峰
- 关键词:X线老年房间隔缺损
- 超声对腹股沟阴囊急症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腹股沟阴囊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腹股沟阴囊急症患者的二维超声和CDFI阴囊超声图像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78例腹股沟阴囊急症患者中,52例经非手术治疗及超声随访证实诊断,26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7.4%(76/78)。结论二维超声及CDFI能够对各类腹股沟阴囊急症做出诊断,并可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腹股沟阴囊急症的预后,是腹股沟阴囊急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 刘铁军林剑平
- DSA引导下犬肾微波消融局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肾脏病变的效果、安全性及保存部分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肾盂内注入30%泛影葡胺的新鲜离体猪肾和行动脉肾盂造影的活犬肾进行微波消融。将犬分为消融测温、双肾单点消融、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测温组消融后即时DSA造影,取病理。双肾单点消融与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后即时与10d后DSA造影,取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①离体实验均显示肾盂挛缩显著,70W、3min功率消融易产生尿漏。②活体实验DSA示局部血液供应消失,残余肾功能与消融面积相关。急性期病理结果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细胞急性损伤。慢性期DSA示肾消融区大小无明显变化,消融区外大血管及肾组织血供正常,残余肾功能存在,无尿漏。右肾上极消融与周围脏器产生粘连。肾大体标本示肾被膜增厚。显微镜下显示凝固性坏死,边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微波消融能有效地灭活局部肾组织,对残余肾的功能保留效果好;无大血管损伤,慢性期无尿漏发生,较易引起肾周围组织粘连。
- 林剑平先正元石荣书张高峰李先浪
- 关键词:微波消融肾损伤肾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