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观察患儿861例次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病种和病情的特点,探讨急诊观察室在儿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的运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一年间儿科急诊观察室收治患儿年龄、病种、病情和观察室转入病区患儿的特点。结果: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本院儿科急诊观察室收治患儿861例,占门急诊就诊量的0.64%。儿科急诊观察室收治患儿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肺炎、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3.7%、13.7%和11.0%。观察时间<24h转入病区住院的308例,占24.2%。结论:儿科急诊观察室对儿科各种疾病状态提供治疗与评估,缓解门急诊流量、限制不必要住院等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 李海鸥杨皓
-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儿科
- 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chlamydia pneumoniae,Cp)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及治疗。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期儿童237例为哮喘组,同期无呼吸道感染儿童1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Cp-IgM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对哮喘Cp-IgM阳性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并观察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哮喘组Cp-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哮喘Cp-IgM阳性患儿静脉给药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口服给药和未用大环丙酯药药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观察并采用静脉注射的有效方法治疗,来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
- 李海鸥杨皓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儿童哮喘
- 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强化肠内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各临床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开展前(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与开展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照组为(10.26±1.6)d,研究组为(8.19±1.0)d;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对照组为(9.8±2.1)%,研究组为(7.0±1.2)%;EUGR发生率(以出院体重评价)对照组为85.7%,研究组为64.3%;以上3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头围评价对照组为54.3%,研究组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营养支持能被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及减小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 曾淑娟杨皓丘惠娴伍全概周秋婧张佳彬
-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营养支持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 小儿颅内出血62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小儿的临床特点和积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颅内出血患儿62例的病历资料。结果经头颅CT诊断以脑实质出血多见,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等。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可以收到一定疗效,本实验结果痊愈41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6例。结论小儿颅内出血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为主。治疗应在严密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
- 杨皓
- 关键词:小儿颅内出血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 某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过程中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新生儿科病房组建的4年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次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部位、院内感染时间、院内感染预后等,对比病房改建及使用新技术(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前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特点及分析原因。结果第一阶段院内感染率为2.06%,以皮肤黏膜感染为主(48.7%);第二阶段院内感染率为0.75%,以血流感染为主(26.2%)。实行INSURE技术后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8.8%下降至2.9%。结论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相应院内感染防治策略,分区集束化护理及INSURE技术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
- 曾淑娟曾淑娟赵文利丘惠娴杨皓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2~3天开始微量喂养并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至病情较稳定后再开始喂养,胃肠喂养开始时间最早为生后5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体重变化、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所需要的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肝、肾功能等改变。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且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病率。
- 曾淑娟杨皓雷立容丘惠娴周秋婧张佳彬黄健
-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 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轻度组18例、常规治疗组33例、GM1组39例。GM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20 mg/次,静脉滴注1次/d,10~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NSE,同时以25例正常新生儿组作对照。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各进行脑CT检查1次;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生后28 d各进行NBNA测定1次;生后1个月起至生后12个月每月DQ检测1次。结果GM1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GM1组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轻度组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1组在CT好转率、NBNA评分及DQ评分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 王自财张小莉丘惠娴江明荣周曙明杨皓黄丽佳
- 关键词:脑缺氧新生儿神经节苷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出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氨基酸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出生时1000 g≤体重<1500 g的早产儿69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出生24h内给以每天2.0g/kg量的氨基酸,以后的每天增加1.0 g/kg直至到3.5 g/kg;中剂量组则在出生24h内给以每天1.0g/kg量的氨基酸,以后的每天增加0.5 g/kg,直至3.5 g/kg;低剂量组为在出生24h内不给氨基酸,出生第2天予每天1.0g/kg量的氨基酸,以后的每天增加0.5 g/kg直至3.5 g/kg。三组都同时辅以微量喂养,并且除氨基酸使用剂量外,其他治疗措施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三组早产儿的体重、头围、身长以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儿的体重、头围和身长分别为(1384±147)vs.(1297±167)vs.(1202±141)、(28.5±3.4)vs.(27.6±2.9)vs.(26.9±1.9)、(40.0±3.9)vs.(38.9±3.1)vs.(37.8±2.8),三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为(6.2±1.6)vs.(7.9±2.1)vs.(9.1±1.2),P<0.05。结论:早期应用足够量的氨基酸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足够量的氨基酸能够较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
- 雷立容丘惠娴周曙明曾淑娟杨皓
- 关键词:氨基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
- 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新生儿窒息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为新生儿窒息提供一种客观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64例,根据疾病严重度分为轻度窒息组(n =34)和重度窒息组(n =30),同时选取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 t﹣PA、PAI﹣1含量与 Apg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清 t﹣PA 和 PAI﹣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血清 t﹣PA 和 PAI﹣1含量[(35.8±2.9)ng/ml、(40.2±3.6)ng/ml]高于对照组[(19.2±2.2)ng/ml、(24.1±2.3)ng/ml],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 t﹣PA 和 PAI﹣1含量[(41.4±2.6)ng/ml、(64.2±3.9)ng/ml]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 t﹣PA、PAI﹣1含量与患儿 Apgar 评分负相关(r1=-0.587;r2=-0.407)。结论窒息新生儿的血清 t﹣PA、PAI﹣1的表达增高,并随着窒息程度的增加,其水平递增。血清 t﹣PA、PAI﹣1可作为新生儿窒息病情评估的指标,对临床完善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雷立容丘惠娴王晶曾淑娟杨皓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新生儿窒息
-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治疗体会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生的原因及及时的救治措施对患儿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对窒息的新生儿及时进行复苏治疗,建立通畅的气道、诱发自主呼吸、维持循环并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119例患儿复苏成功,占总人数的99.16%;另有1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因脐带异常导致新生儿窒息产生的居产科因素的首位;其次为产程异常、羊水异常等。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及产程监护,正确处理产程,提高助产水平。及时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复苏手段,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
- 杨皓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