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淑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阴道
  • 5篇阴道炎
  • 3篇新生儿
  • 3篇药敏
  • 3篇药敏分析
  • 3篇假丝酵母菌
  • 2篇药物敏感
  • 2篇原体
  • 2篇生殖
  • 2篇生殖道
  • 2篇实验室
  • 2篇女性
  • 2篇细菌
  • 2篇耐药
  • 2篇菌药
  • 2篇基因
  • 2篇假丝酵母
  • 2篇杆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13篇天津市中心妇...

作者

  • 13篇杨淑华
  • 11篇张月香
  • 5篇刘颖
  • 4篇王建红
  • 2篇刁淑玲
  • 2篇李淑霞
  • 1篇陈淑琴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七届中华女...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咽拭子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医院感染目前己经成为国内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日益提高.但由于早产、早破水、难产、护理不当及周围环境污染,加上新生儿免疫机制未成熟、本身体质弱等.均会使新生儿易受病原体侵袭感染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致病菌亦在不断变迁,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
杨淑华刘颖王建红张月香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药敏分析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病原体侵袭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的鉴别要点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的鉴别要点,为CV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阴道炎反复发作而就诊于我院阴道感染科的患者进行查体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病因,记录CV、VVC等确诊例数并统计构成比.分析CV患者的年龄分布、CV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生理周期阶段,比较CV与VVC的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结果 在249例反复发作性阴道炎患者中共发现单纯感染238例,其中VVC、CV分别占37.4%、26.9%.64例CV患者中,76.5%的患者集中于25 ~ 30岁和31 ~ 35岁年龄段.CV发病时患者处于排卵期及黄体前期共45例,占CV患者的70.3%.CV患者灼烧感、外阴痛、性交痛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5),外阴红肿发生率低于VVC患者(P<0.01),阴道分泌物呈乳状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阴道pH值<4.0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结论 CV是阴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CV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有关.临床症状、阴道内pH值、分泌物性状有助于鉴别CV与VVC.
杨淑华李淑霞张月香
关键词:阴道炎
新生儿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的临床特征,增加国内新生儿感染LM的相关数据,以利于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6年6月至2023年5月感染LM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患儿和患儿母亲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相关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3例感染LM的新生儿,其中4例为咽部感染,19例为无菌部位(血+脑脊液)感染。其中82.61%(19/23)的患儿有白细胞计数升高,91.30%(21/23)的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30.43%(7/23)的患儿有降钙素原增高。患儿首发症状为呼吸急促(5例),呼吸困难(9例),无自主呼吸(6例),其他情况包括发热(7例),脑膜炎(12例),电解质紊乱(15例)等。在新生儿母亲中,13.04%(3/23)有生冷食物进食史,52.17%(12/23)存在发热(37.3~39.7℃),13.04%(3/23)腹泻,17.39%(4/23)腹痛,60.87%(14/23)存在产前感染的情况。新生儿病死率为21.74%(5/23),不良结局发生率为56.52%(13/23)。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存活患儿组和不良结局患儿组(死亡+放弃)的相关特征,结果显示仅Apgar评分(P=0.009)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需高度警惕孕妇感染症状和饮食史,一旦怀疑应立即进行细菌检测和预防性用药,并使用足够疗程的抗菌药物,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张静杨淑华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产前感染回顾性分析
白色念珠菌MDR1基因表达与咪康唑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张月香王建红杨淑华刘颖陈淑琴
该研究以念珠菌阴道炎的致病原白色念珠菌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分离培养鉴定白色念珠菌菌株371株,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研究,选择非配对的白色念珠菌咪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各30株,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MDR1基因白色念珠菌咪康唑念珠菌阴道炎
某院2014-2018年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我院2014—2018年新生儿科新生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2018年我院接收的922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度新生儿血流感染阳性率、致病菌构成和耐药特征。结果:2014—2018年我院累计接收新生儿血培养标本922份,共检出119份阳性标本,感染率为12.91%。各年度感染率分别为22.31%、10.13%、21.48%、11.86%、7.31%,随年份增加感染率有缓慢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各季度间感染阳性率无绝对规律;1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1.01%,革兰阴性菌占51.26%,真菌占27.73%。各年度致病菌构成略有不同,但以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检出产CRE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8株(52.94%)和3株(21.43%),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10株(29.41%)和4株(28.57%),对头孢哌酮/青霉烷砜、美罗培南敏感。检出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胞嘧啶、克霉唑的敏感性高。结论:新生儿血流感染致病菌谱广,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特征,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兰杰杨淑华王建红张月香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药敏分析与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引起真菌性阴道炎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多药耐药基因CDR1、MDR1、FLU1表达与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白色假丝酵母菌371株,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咪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株和敏感株耐药基因CDR1、MDR1、FLU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唑类药物中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5%和7.01%;其次为克霉唑(2.70%);酮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低。白色假丝酵母菌咪康唑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FLU1、C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敏感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咪康唑耐药与外排泵基因MDR1过度表达相关,MDR1过度表达是其耐药机制的因素之一。
张月香杨淑华刘颖
关键词:酵母菌聚合酶链反应阴道炎
反复发作阴道炎的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阴道炎反复发作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阴道炎反复发作而就诊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病因。结果 (1)在324例反复发作阴道炎患者中,单纯感染293例(90.4%),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占33.1%,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占27.6%,需氧菌性阴道炎(AV)占5.8%,滴虫性阴道炎(TV)占4.8%,细菌性阴道病(BV)占4.1%。混合感染31例(9.6%)。(2)120例VVC患者检出白假丝酵母菌78株(65.0%),非白假丝酵母菌42株(35.0%)。(3)28例AV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要检出菌。结论阴道炎反复发作在妇产科临床较为常见,临床医师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症状、体征综合评价,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
杨淑华刘颖张月香
关键词:阴道炎
需氧菌与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探讨需氧菌与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胎膜早破而入住我院产科的296例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依据培养结果进行分组,并对组间母婴不良结局,如生产方式、早产、胎儿产前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96例胎膜早破患者中,检出致病菌生长131例(44.3%)。其中需氧菌64例,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B型溶血性链球菌;真菌共67例,光滑拟球酵母菌为非白假丝酵母菌首位。致病菌组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致病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氧菌组新生儿的产前感染、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假丝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新生儿疾病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白假丝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假丝酵母菌组3例发生围生儿死亡的产妇生殖道分泌物培养均为光滑拟球酵母菌。结论需氧菌与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大肠埃希菌和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于新生儿重度感染有重要意义,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对于胎膜早破新生儿致病的临床意义也不容忽视。加强孕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积极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杨淑华刘颖王建红张月香
关键词:需氧菌假丝酵母菌胎膜早破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3年
目的检测和分析419例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半定量方法鉴定U U和M H,同时进行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出阳性样本228株(54.4%),其中单纯U U阳性为197例(47.0%),单纯M H阳性5例(1.2%),UU合并MH混合感染26例(6.2%);单纯UU感染或M H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原始霉素和四环素较为敏感,而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等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较低。U U+MH混合感染都只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红霉素、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单纯U U感染率较高,MH合并UU感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加强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快速检查和药敏分析,是降低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刁淑玲杨淑华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率药物敏感试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分布和抗真菌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门诊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菌株调查及药敏分析。结果 VVC致病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占85.0%(311/366),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5.0%(55/366);氟康唑和克霉唑敏感率较高。结论 VVC致病菌株仍以白假丝酵母菌占优势。氟康唑和克霉唑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在局部和全身具有强力抗真菌活性能力,通过药物协同作用提高疗效。VCC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滥用。
刁淑玲杨淑华张月香
关键词:抗真菌药药物敏感性测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