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年人以昏迷为主要表现低血糖反应误诊分析
- 2010年
- 低血糖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多见于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以及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和年老体弱者,但是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易被误诊误治。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低血糖昏迷患者65例,其中15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现报告如下。
- 范修云杨志云
- 关键词:低血糖反应昏迷患者误诊分析老年人口服降糖药年老体弱者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3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杨志云
- 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加上现代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更新乡村医生知识结构,成为目前我国乡村医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探讨这一课题,我们对2005~2009年豫东地区6500名乡村医生接受全科医学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 范修云王倩杨志云姜克颖叶文忠
- 关键词:医学教育乡村医生全科医学
- 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机的调查
- 2009年
- 杨志云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肾透析
- 达格列净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心力衰竭(HF)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糖、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HF合并CK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80)和达格列净组(n=76)。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达格列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片1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UAER及达格列净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达格列净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LVEF、GFR、CCR、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达格列净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皮疹、肝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新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能够改善HF合并CKD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杨志云朱永军蔡锋马红岩田爱英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心功能肾功能安全性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和热休克蛋白60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水平及其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H型高血压组),根据是否存在CKD分为CKD组(n=58)和非CKD组(n=158)2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1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清Pref-1、Hsp60水平。对比不同人群、CKD与非CKD患者血清Pref-1、Hsp60表达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Pref-1、Hsp60水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血清Pref-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sp60水平高于对照组(t=16.321、38.314,均P<0.05)。CKD组患者血清Pref-1水平低于非CKD组,血清Hsp60水平高于非CKD组(t=7.975、24.222,均P<0.05)。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Pref-1水平与eGFR呈正相关,血清Hsp60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57、-0.483,均P<0.05)。H型高血压CKD亚组患者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大于非CKD组,而eGFR小于非CK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因素的干扰下,高血压病程(OR=2.102,95%CI 1.463~3.021)、Pref-1(OR=0.363,95%CI 0.235~0.562)、Hsp60(OR=3.377,95%CI 2.093~5.448)是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Pref-1水平降低、Hsp60水平升高,且合并CKD的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Pref-1水平更低、Hsp60水平更高,二者是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
- 杨志云汤建马红岩
- 关键词:H型高血压热休克蛋白60慢性肾脏病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颅内压增高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颅内压增高组,选择同期收治的198例非脑出血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MMP-9和NSE表达水平,分析血清NSE、MMP-9与颅内压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预后患者血清NSE、MMP-9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SE、MMP-9表达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各组受试者血清NSE、MMP-9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颅内压增高组高于对照组,中度颅内压增高组高于轻度颅内压增高组和对照组,重度颅内压增高组高于中度、轻度颅内压增高组和对照组(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颅内压增高患者血清NSE、MMP-9表达水平与颅内压呈正相关(NSE:r值依次为0.330、0.260、0.282,均P<0.05;MMP-9:r值依次为0.311、0.289、0.313,均P<0.05)。观察组出院6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135例)和预后不良组(63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SE、MMP-9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MMP-9及两者联合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88(0.741~0.835)、0.738(0.688~0.787)、0.898(0.865~0.932)。结论 血清NSE、MMP-9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评估。
- 杨志云汤建崔玉凤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
- 67例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救治及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救治要点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根据患者所服食物和临床表现特点,及尿亚硝酸盐定性检查全部为阳性,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立即对患者催吐、洗胃、导泻;高流量吸氧;使美蓝;同时予维生素C;重病人肌注辅酶A或维生素B12;给予保暖、心电监护,呕吐时防止呼吸道误吸,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措施。结果:67例患者于使用解毒药后30rain症状开始改善,2d后8例尚有头昏、乏力,4d后全部症状消失,紫绀消除,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在1~3d内痊愈出院,随访15d,所有患者病情未再反复。结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关键是正确的抢救流程和抓住抢救重点。
- 杨志云
- 关键词:救治
- 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残率高,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川芎嗪是从川芎中分离出的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清除自由基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我科于2004年4月~2008年12月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郭令军杨志云
-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组织微循环扩张血管
- 血清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与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与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非杓形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依照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粥样硬化(硬化)组和非粥样硬化(非硬化)组,各100例;此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诊断无高血压者5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中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与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影响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预测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结果硬化组和非硬化组血清中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与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是非杓形高血压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评估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5,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与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评估非杓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
- 马红岩贺显军常国栋杨志云
- 关键词:串珠素神经纤毛蛋白-1颈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