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偏头痛患者与血浆溶血磷脂酸及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中之一可能机制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血液粘稠度增高。溶血磷脂酸(LPA)是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病变的活性成分,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酶标记物,可提示血小板开始活化。而内皮素-1作为目前已知最强的长效内源性血管收缩调节因子,二者均可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产生,因此,探讨偏头痛患者LPA与AP的相关性,可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LPA、ET-1的基本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二者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宋叶华牛建平李妙端杨帆王则托
- 关键词:偏头痛血浆溶血磷脂酸内皮素-1
- 用SITS SICH风险评分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索SITS SICH风险评分预测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 h,rt-PA剂量0.9 mg/kg体重)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效果,为使用SITS SICH风险评分指导溶栓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86名进行rt-PA静脉溶栓(剂量0.9 mg/kg体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ITS SICH风险评分,并记录总分及风险水平分层结果,按总分0、1、2、3、4、5、6、7、8、≥9分,分为10组,再按风险水平低危、平均、中危、高危分为4组,记录各组患者溶栓后有颅内出血(包括SICH)的比例,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SITS SICH风险评分0-5分、6分、7分、8分、≥9分各组SICH的比例分别为0.0%、8.3%、10.0%、25%和50.0%,卡方检验得x2=64.38,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随着SITS SICH风险评分值的增加SICH的比例也在增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SITS 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低危及平均组的SICH比率为0%,中危、高危组的SICH比率分别11.5%,50%,卡方检验得x2=59.52,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SITS SICH风险水平越高,SICH的比例也越高,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将SITS 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出血类型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0.422,P<0.001;说明SITS 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SICH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经标准的rt-PA静脉溶栓方案(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 mg/kg体重)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SITS SICH风险评分分值的增加与SICH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SITS SICH风险评分是一个能够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SICH风险的简单易行的实用的临床工具。
- 徐娜陈木柯牛建平彭瑞强张奕文宋叶华汤婷杨帆王凯
- 关键词: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