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76 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心病
  • 17篇冠心病
  • 14篇动脉
  • 12篇血压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高血压
  • 10篇蛋白
  • 9篇血管
  • 8篇同型半胱氨酸
  • 8篇氨酸
  • 8篇半胱氨酸
  • 7篇心肌
  • 7篇血清
  • 6篇梗阻
  • 6篇冠心病患者
  • 5篇血管紧张
  • 5篇血管紧张素
  • 5篇原发性
  • 5篇紧张素

机构

  • 73篇郑州大学第一...
  • 9篇郑州大学
  • 4篇河南省医学会
  • 4篇河南医学高等...
  • 3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食管癌...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睢县中医院

作者

  • 76篇杨帆
  • 46篇赵洛沙
  • 14篇王瑞
  • 13篇张卫星
  • 11篇张天标
  • 7篇李锐
  • 7篇陈艳
  • 6篇张静华
  • 6篇王丽
  • 5篇郑涛
  • 5篇贾亚丹
  • 5篇马娟
  • 5篇孔瑞娜
  • 5篇唐琳
  • 5篇杜江川
  • 5篇张真真
  • 5篇张文才
  • 4篇郑卫峰
  • 4篇王培
  • 4篇董少英

传媒

  • 19篇中国实用医刊
  • 6篇中国循证心血...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男...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与胃溃疡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疗效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与胃溃疡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50例,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标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菌株分离培养后用PCR方法检测VacA基因亚型。结果150例患者中144例完成治疗,6例失访。130例(90.2%)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未根治组m1型患者的比例(78.6%)高于根治组(2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VacAm区基因型与胃溃疡患者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疗效有关,对治疗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牛省利杨帆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胃溃疡兰索拉唑
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管理
2022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总结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策略。方法在WHO官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Spring Link、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以“肿瘤”“癌症”“心力衰竭”“肿瘤心脏病”“心脏肿瘤学”“心脏毒性”“机制”“预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追溯检索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以分析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探讨早期的监测方法和敏感标记物,总结相应的预防与管理措施。结果肿瘤与心力衰竭可互为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肿瘤的概率高于正常人,肿瘤合并心力衰竭预后更差;肿瘤治疗的多种方案(药物、放射治疗等)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早期可以出现血清标记物和影像学方面的改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肿瘤和心力衰竭均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通过认真地评估、及时进行影像学、心脏标记物的检测能够发现早期患者;及早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预防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李平肖凡凱杨帆周倩杨颖涛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毒性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EH患者15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EH组73例和合并冠心病组86例,检测其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结果与单纯EH组相比,Lp(a)水平在EH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34±0.12)、(0.48±0.18)mmol/L,t=-11.367,P〈0.05],在EH合并冠心病组中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p(a)水平呈增高趋势[单支、双支、多支及弥漫病变组分别为(0.34±0.14)、(0.46±0.15)、(0.66±0.12)mmol/L,F=31.842,P=0.012]。结论EH患者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Lp(a)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张静赵洛沙高敏杨帆杜江川李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来氟米特(LEF)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DPLN)患者,探讨LEF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DPLN患者40例,根据随机、开放的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LEF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环磷酰胺(CTX)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的水平变化,并分别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董吉杨帆杨晓峰唐琳
关键词:来氟米特狼疮肾炎疗效
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短期(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期(24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血脂复常率、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血小板聚集率,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脂复常率为90.5%、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69.0%(F〈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率为19.O%,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1.4%,与对照组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且长期治疗消化道出血、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与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无显著差异,因此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杨帆李平张文才张真真王丽赵洛沙
关键词:心肌梗死稳定性冠心病预后
经尿道棒状水囊扩裂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2例的临床体会
杨帆张卫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以及无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血脂、肝功能,同时检测心脏超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水平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李艳凤赵洛沙杨帆
关键词:高血压胆红素心功能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矫正的TIMI(CTFC),按CTFC大于冠状动脉正常血流速度的两个标准差诊断为CSF,选择经冠脉造影提示为CSF的患者3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CSF组患者吸烟比例(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红细胞分布宽度(14.2±2.07)较对照组(12.9±0.9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CSF发生呈正相关,因此对于CSF患者RDW是一个有用的检测指标。
员丽培赵洛沙杨帆李海禹刘光辉赵伟林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GPIbα基因巨糖肽区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PCR方法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发现VNTR的6种基因型:AC、BC、BD、CC、CD、DD。本研究未发现VNT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在CD基因型中,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40组与评分<40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R=2.3(95%可信区间1.2~4.4)。结论血小板膜GPIbα基因巨糖肽区VNTR的C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赵洛沙张静华郑红毋淑珍杨文薛国华杨帆王培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冠心病基因
雌激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绝经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既往曾发生胸痛胸闷症状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0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51)和非冠心病组(n=55),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雌二醇(E2),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4.37±1.12)岁,非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3.16±1.00)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E2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9.31±1.20)pg/mlvs.(31.70±4.25)pg/ml,P<0.05],ACE水平则高于非冠心病组[(67.96±6.59)U/mLvs.(58.38±5.31)U/mL,P<0.05],同时雌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呈负相关(r=-1.652,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E2水平较低和ACE水平升高有关。
马娟杨帆魏经汉赵洛沙
关键词:雌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