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圣敏

作品数:79 被引量:3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经济管理
  • 41篇社会学
  • 12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民族
  • 20篇民族学
  • 13篇维吾尔族
  • 10篇人类学
  • 10篇社会
  • 9篇民族关系
  • 7篇社会学
  • 6篇学术
  • 5篇多态
  • 4篇中国学派
  • 4篇少数民族
  • 4篇发生率
  • 4篇干旱
  • 3篇多态性研究
  • 3篇新疆维
  • 3篇学科
  • 3篇中国民族学
  • 3篇文化
  • 3篇民族关系问题
  • 3篇民族学研究

机构

  • 76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夏威夷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元智大学

作者

  • 78篇杨圣敏
  • 8篇王斌
  • 2篇徐苗
  • 2篇方慧珍
  • 2篇李雪婷
  • 2篇刘嘉
  • 2篇王汉生
  • 2篇王海霞
  • 1篇范妍
  • 1篇周建新
  • 1篇张亚辉
  • 1篇刘明新
  • 1篇马燚娜
  • 1篇孙静
  • 1篇江湄
  • 1篇王向然
  • 1篇宋敏
  • 1篇王文光
  • 1篇朝戈金
  • 1篇渠敬东

传媒

  • 21篇西北民族研究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民族研究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中国民族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三峡论坛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西域研究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回族研究
  • 1篇民族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纪念费孝通、林耀华诞辰100周年
2010年
2010年6月11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纪念费孝通、林耀华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召开。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五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费孝通、林耀华先生的亲属一百六十余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主持。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在座谈会上谈到,费孝通、林耀华两位先生是中国民族研究领域的先锋和旗手。他们一生关注少数民族,研究少数民族,为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既是民族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也是老一辈民族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两位先生爱国报国的伟大情怀、心系人民的崇高品质、知行合一的大师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以两位老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为激励,努力进取,奋力拼搏,不断推进民族研究的新发展,不断夺取民族工作的新胜利,不断开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本次会议的大会发言分两部分:一是纪念费孝通、林耀华诞辰100周年的来宾讲话。二是民族学中国学派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现将此次会议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陈理刘阿荣杨圣敏麻国庆马戎周建新丁宏宋敏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中国学派学术研讨民族学
关于当前民族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法宝就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统一战...
杨圣敏
文献传递
饮水思源:感谢我们的两位老师
2010年
费孝通、林耀华先生都是名满天下,世界著名的学者,他们生前都曾担任过多项学术的、社会的和行政的显要职务,但在我们眼里,他们始终是我们的两位老.师。我们也知道,在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最看重并竭诚实践的也是做好民族学、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他们两位直接教授指导过的学生何止千百,
杨圣敏
关键词:老师社会学专业饮水教学生涯生命历程
走向世界学术舞台中心的道路——建设民族学中国学派被引量:13
2019年
民族学自西方传入已一百多年,至今中国民族学界的研究成果仍未站到国际民族学人类学舞台的中央,主要原因是缺乏在学科理论上的中国特色与创新。解决之道就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建民族学的中国学派。
杨圣敏
关键词:民族学中国学派
中国新疆维汉间内隐信任态度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信任是社会交往中影响交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反应/不反应联想测试(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范式,研究了维族和汉族这两个在新疆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民族对彼此的信任情况。具体而言,维族和汉族被试依照指导语对民族面孔(维族面孔vs.汉族面孔)和描述信任态度的词语(信任vs.不信任)作按键反应,借此测量出不同民族在本族和异族两个条件下面孔和词语之间的内隐关联强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两个民族都表现出对本族的信任和对异族的不信任。相较于维族,汉族更加信任本族。并且,汉族不信任维族的程度高于维族不信任汉族的程度。与其他组间关系(例如黑人和白人,或基督徒和穆斯林)研究对比发现,汉族不信任异族的程度处在较低到中等程度上。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异族不信任程度在新疆不同地区呈现出了区域的特异性。本调查的结果能够为有效地制订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互信团结提供一定支持。
徐苗张莘李雪婷方慧珍杨圣敏刘嘉
社会转型中的墓地共餐习俗——基于帕米尔高原谷丰村的实地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共餐是很多传统社会的共有习俗。本文基于对帕米尔高原谷丰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塔吉克族墓地共餐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转变。在传统社会,墓地共餐的功能更多是经济上的再分配,目的是缩小家庭间的收入差距,这对塔吉克族社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墓地共餐的财富再分配功能弱化,而维系家族的凝聚力变为其主要功能。总而言之,墓地共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快速市场化对塔吉克族传统家族内人际关系的冲击。
肖锦汉杨圣敏
关键词:塔吉克族社会转型
新疆库车县民族关系调查与试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本文主要利用作者实地的抽样调查和统计,辅以访谈资料,对新疆库车县的维汉民族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作者从认同问题、整合程度和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据此对当地民族关系问题作了五点总结。
王海霞杨圣敏
关键词:民族关系维吾尔族与汉族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以新疆为主要案例的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笔者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产生于差别,差别有两种,一种是文化差别,另一种是结构性差别。只有文化差别的民族之间虽然会有一些误解和矛盾,但这些误解和矛盾都比较容易解决,他们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并逐渐融合。而有明显结构性差别的民族之间则很难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很难避免激烈和持续的冲突。中国民族政策的长远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民族之间结构性的差别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因此,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不同的民族能够和谐相处,也就是让多民族国家能够维持统一的根本出路是缩小民族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一旦不同民族之间消除了这种差距,文化的多元与融合,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就都有了坚实的保障。境内外敌对势力的任何挑动破坏都不起作用,无法撼动。
杨圣敏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大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与演变——北京新疆村调查之二被引量:20
2008年
2000年,作者对北京“新疆村”(魏公村)的11家维吾尔族餐馆做了抽样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包括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等)、职业经历(来北京前后的经历)、经营和生活情况、社会关系和感受等四个方面。本文是对问卷的统计和初步分析。
王汉生杨圣敏
关键词:问卷
三种类型上颌中央门齿在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发生率被引量:5
2015年
人类牙齿的形态特征具有显著的群体间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各人群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调查三种类型上颌中央门齿在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发生率,揭示现代维吾尔族的族源、人种构成及演化过程.用口腔镜观察上颌中央门齿舌侧面形状,调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七个地区,8 957例维吾尔族成年人.结果表明上颌中央门齿铲形、勺形、平形发生率分别为50.46%,20.39%和29.15%.同一种类型上颌中央门齿发生率在同一地区男性和女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三类门齿发生率不同,彼此间具有较大差异,并呈东西向梯度性增加(勺形门齿、平行门齿)或下降(铲形门齿).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三种类型上颌中央门齿发生率反映了现代维吾尔族的人种构成是多源的,但以蒙古人种成分为主,同时掺入一定比例的欧罗巴人种成分,欧罗巴人种成分对维吾尔族的掺入是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深入.
王斌杨圣敏
关键词:维吾尔族发生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