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
- 作品数:186 被引量:1,30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昆仑山、苏门答腊两大地震对大区域应变积累影响的研究
- <正>2001年青藏块体中北部东昆仑大断裂上发生的昆仑山大地震和2004年印度板块东边界南发生的苏门答腊巨大地震对大区域地壳运动变形影响十分显著。研究两次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部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 可能为地震大形势和...
- 江在森杨国华王敏张希方颖王武星
- 文献传递
- 利用GPS资料浅析华北地区块体运动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近年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与演化,利用10a来华北地区网络工程、山西断裂带GPS观测成果,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块体运动的方向、速率变化及其与区内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区域应力场相对稳定时,表现为区域内GPS观测点整体趋势性运动不明显;而在区域应力场相对变化时,表现为影响区域内GPS观测点出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运动。
- 周伟杨国华王若柏韩月萍
- 关键词:GPS块体运动地震活动地壳运动
-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变形的持续影响
- 2019年
- 实际监测与理论研究均表明,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变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然而,对震后影响的持续时间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依据所掌握的资料认为即使受影响最大的东北地区其持续时间截止于2013年上半年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16年前的多期复测资料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影响不仅存在,而且仍是目前东北地区时段性地壳变形的主体成分,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减弱的态势。因此,推测震后影响至少在今后数年内仍将存在。
- 杨博占伟梁洪宝张风霜杨国华
-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地壳形变
- 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函数形式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 杨国华巩曰沐卢景忠韩月萍
- 关键词:数学模型地壳运动地壳变形
- 全文增补中
- 用地壳形变图象动力学研究震源演化复杂过程被引量:9
- 1997年
- 依据1954~1992年间多期精密水准网复测资料,应用固体地球物理学原理和地壳形变图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及其周缘区地壳形变图象和图象动力学参量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1)震源区呈“坚固体”特性,“形变空区”与地震空区吻合;(2)形变场演化过程为:“准均匀分布”———“非均匀分布”(变形局部化,降维)———发震———“准均匀分布”(现今继承性运动)。震源区降维幅度为源外区的两倍;(3)震源区演化的非线性变形不稳定过程十分复杂,存在着两次反复交替的由外向内包围推进的非线性膨胀和介质弱化过程;两过程之间曾一度出现短暂稳定。经过两次过程的冲击后,震源体才失稳;失稳后经过短期调整,又恢复到稳定状态与准均匀分布。这一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和中尺度岩样破裂试验能相互印证。
- 周硕愚梅世蓉施顺英王若柏杨国华
- 关键词:震源过程地壳形变图象动力学
- 芦山Ms 7.0级地震震前及同震地表形变被引量:12
- 2015年
- 对四川地区GNS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如下结果:1汶川Ms 8.0级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以北近150km的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可分辨的右旋走滑活动和压性形变,四川盆地以西-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以东约100km的范围内几乎也不存在可辨的形变;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芦山Ms 7.0级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存在约5mm/a右旋走滑活动,芦山震源及附近地区的三维形变一直处在闭锁状态,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及其以东的左旋形变有所增强;3芦山地震可变的同震形变场基本分布于以震源为中心的数十km范围内,大致以震中为界东侧呈右旋形变,西侧呈左旋形变;4距震中较近约12km的LS05震时"永久性"垂向位移量约7cm,水平向逆冲量约4cm,走滑量约5cm。
- 杨国华朱爽梁洪宝杨博
- 关键词:GNSS
- 汶川M_S8.0地震孕震机理的形变证据与模型推演被引量:2
- 2008年
-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Ms8.0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自我国有详细前兆观测记录以来,这是首次发生8.0级逆冲型大地震。这样的大地震事先未能察觉,与我们缺少该类型大震的震例和经验有关,毕竟目前的地震预测还主要依赖已有的经验。因此,这次大地震发生后,回顾和研究已有的各种观测资料,从中寻找逆冲型大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研究大震前后地壳形变场的演化特征,
- 薄万举杨国华张风霜
- 关键词:孕震机理大地震形变场财产损失
- 印度洋8·7级特大地震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判定被引量:9
- 2006年
- 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印尼Ms8.7特大地震,我国川滇地区震时和震后有明显响应,如小震活动加强、流体各种前兆异常突出等。为了判定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趋势,2005年1月对川滇地区进行了紧急GPS应急加测。此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分别于1999、2001、2004年进行了三期GPS复测。在这三期复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次紧急复测资料和相关的几个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川滇地区的地壳形变主要为机械形变所致,且在8.7级地震震时和震后呈相对松驰变化,这有利于短期内5~6级地震的发生;②若大幅度压缩与拉张反复交替出现,也不排除孕育更强地震的可能性。
- 薄万举刘广余郭良迁杨国华杜雪松
- 关键词:特大地震GPS
- GPS连续观测资料小波变换质量评价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小波变换在处理GPS噪声的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利用GPS连续观测资料的小波变换去噪结果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分析资料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同一小波基函数下的小波变换各尺度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对GPS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小波变换去噪,采用sym6、sym8和coif4小波,分解尺度在4~6之间是合适的。
- 张风霜杨国华
- 关键词:小波变换去噪
- 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研究拉奎拉地震位移场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对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级地震9景ENVISAT重轨单视复数据采用双轨模式进行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PS)处理,获得了此次地震时序位移场,结合PS位移场Delaunay算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Envisat干涉雷达完整而清晰地探测到了地震前后位移场变化过程及其在不同阶段与震源断裂相关的不同形变特征:震前蠕动位移-明显变形-震期快速突变-震后量级明显减缓的持续变形;2)在此次分析的约54×59km2区域内,震中以西为大面积上升区,视线向最大上升量为130mm;震中以东为下降区域,但下降集中在破裂区,主要在发震过程及震后形成,视线向最大下沉量为210mm,与GPS监测结果一致;3)地震产生的破裂主要分布在约22×14km2范围内,沿NW走向、SW倾斜的Paganica-S.Demetrio正断层展布,方向约135°;4)本文为探索利用PSInSAR时间序列进行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案例.
- 罗三明杨国华董运洪李陶袁油新贾有良
- 关键词:PSINSAR时间序列雷达干涉位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