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力琼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芬太尼
  • 3篇丙泊酚
  • 2篇腰麻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注射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麻醉
  • 2篇靶控
  • 2篇靶控输注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心包
  • 1篇心包填塞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血症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机构

  • 7篇银川市第一人...
  • 2篇宁夏医学院

作者

  • 9篇杨力琼
  • 4篇李忠田
  • 4篇曾玲双
  • 4篇王学斌
  • 3篇高军
  • 2篇耿茁
  • 1篇景勇
  • 1篇杨晨
  • 1篇王涛
  • 1篇李雪蓉
  • 1篇邢学宁
  • 1篇张楠
  • 1篇杨学锋
  • 1篇杨学锋
  • 1篇陈桂英

传媒

  • 5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诱导、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有无知晓,指导临床用药。方法3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采用TCI异丙酚,在硬膜外注药后麻醉平面满意的基础上,设定诱导时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为1.5μg/ml,复合咪唑安定2mg、罗库溴铵0.6mg/kg、瑞芬太尼1.0μg/kg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仍为1.5μg/ml,瑞芬太尼0.1μg·min-1·kg-1持续泵入,记录麻醉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4min、气腹前、气腹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有无知晓。结果插管即刻HR、DBP、SBP、MAP比麻醉前有所上升(P<0.05)、气腹后DBP、MAP比麻醉前也有差异(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6±4)mi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中采用TCI异丙酚诱导及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苏醒安静迅速,术中无知晓。
杨力琼张楠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注射用内给氧预防围麻醉期缺氧效果的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注射用内给氧预防围麻醉期缺氧的疗效。方法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 4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 5例 )、吸氧组 (1 5例 )和内给氧组 (1 6例 )。吸氧组采用鼻前庭吸氧 2 .5L/min ;内给氧组单纯滴注注射用内给氧。麻醉方法三组相同。比较三组病人在术中、术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结果 在监测的三个时刻 ,吸氧组和内给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和动脉组氧饱和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吸氧组和内给氧组间比较 ,监测的两个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注射用内给氧能显著增加血液的氧含量 。
高军陈桂英杨力琼
关键词:注射用内给氧围麻醉期缺氧低氧血症
胸腔镜纵隔肿瘤活检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和弹性探条固定双腔导管的可行性。方法纵隔肿瘤患者40例,诱导前分快诱导组和慢诱导组,各20例。观察插管前后MAP、HR、SPO2变化;体位变换前又随机将患者分为使用探条组(A组20例)和不使用探条组(B组19例)。观察体位改变前后和单肺通气30分钟后MAP、HR和呼吸指标变化。结果快诱导组和慢诱导组插管前后循环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快诱导组有4例患者诱导后SPO2迅速下降;A组在术中单肺通气30分后Peak、EtCO2、SPO2的维持均好于B组。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取活检术用慢诱导插管安全性高,体位变换前使用弹性探条固定双腔管导管不易移位,单肺通气效果佳。
杨力琼耿茁王学斌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麻醉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TCI组(A组,30例),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组(B组,30例),观察麻醉效果、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明无显差异(P>0.05);丙泊酚TCI组比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组用药总量多(P<0.01);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结论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在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与单纯用丙泊酚TCI的麻醉效果相同,而丙泊酚的用药量少,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李雪蓉杨力琼曾玲双李忠田
关键词:胃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219例,分靶控输注Ⅰ组;静吸复合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为1.5~3mg/L和2~3μg/L。Ⅰ组丙泊酚按5∶4∶3方案,即5、4、3mg/(kg.h)间隔10min;瑞芬太尼(0.33±0.04)μg/(kg.min)输注。Ⅱ组芬太尼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1%~2%异氟醚吸入维持,间断应用芬太尼。观察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副作用。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P>0.05),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F=5.161,P<0.001),麻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知晓。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适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
邢学宁曾玲双王学斌李忠田高军杨力琼杨学锋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异氟醚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n=153)、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双泵输注组(Ⅱ组,n=124)。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34±0.05)μg/(kg.min)和(0.33±0.04)μg/(kg.min)。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情况有差异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质量好。结论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曾玲双李忠田王学斌王涛高军杨力琼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
急症心包填塞病人的麻醉体会
1997年
急症心包填塞病人的麻醉体会杨力琼景勇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5例急症心包填塞病人,麻醉处理满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本文就病人的麻醉处理及术中管理的有关问题报告和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5例均属外伤性病人,...
杨力琼景勇
关键词:心包填塞麻醉急症
芬太尼鞘内注射预防腰麻后寒战的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为观察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预防剖宫产术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能,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芬太尼组(F组):0.75%布比卡因1.5mL+芬太尼25μg(0.5mL)+注射用水1mL。对照组(B组):0.75%布比卡因1.5mL+注射用水1.5mL;观察术中产妇寒战的发生情况,并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功能,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评估麻醉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F组(2例)与B组(2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恶心呕吐F组9例,B组3例;皮肤搔痒F组7例,B组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芬太尼鞘内注射可以有效预防产妇腰麻后寒战的发生,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增加。
耿茁杨力琼
关键词:芬太尼鞘内注射寒战
0.3%罗比卡因液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低浓度液腰麻对循环的影响和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低浓度组(A组):0.75%罗比卡因2ml+注射用水3ml。重比重组(B组):0.75%罗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原液组(C组):0.75%罗比卡因2ml。腰硬联合技术L3-4间隙一针法穿刺,腰麻注药速度1ml/10s。结果低浓度液腰麻平面固定快(P<0.001)。平面集中在T6-4之间(P<0.001)。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消退快(P<0.001)。麻醉效果与同剂量重比重液相同(F=2.205,P=0.332)。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P=0.001和P=0.003),低血压的发生率低(χ2=24.419,P=0.000)。结论0.3%罗比卡因15mg低浓度液腰麻可获得同剂量0.5%重比重液腰麻相同的效果。麻醉平面固定快、平面扩散集中、麻醉作用消退快,运动阻滞程度轻。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具有轻比重液腰麻的特点。
曾玲双王学斌李忠田杨晨杨学锋杨力琼
关键词:罗比卡因腰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