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耀武

作品数:71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8篇凋亡
  • 17篇抗体
  • 13篇细胞凋亡
  • 11篇克隆
  • 11篇DR5
  • 10篇单克隆
  • 10篇单克隆抗体
  • 10篇受体
  • 10篇死亡受体
  • 10篇死亡受体5
  • 8篇免疫
  • 8篇JURKAT...
  • 7篇肿瘤
  • 7篇JURKAT...
  • 5篇单抗
  • 5篇阴道
  • 5篇阴道炎
  • 4篇支原体
  • 4篇食管

机构

  • 71篇河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71篇杜耀武
  • 39篇马远方
  • 31篇白慧玲
  • 26篇许国强
  • 23篇黄红莹
  • 23篇赵粤萍
  • 20篇刘广超
  • 16篇李淑莲
  • 15篇张军
  • 10篇徐志喜
  • 10篇刘英杰
  • 9篇李秀敏
  • 7篇王靖
  • 6篇柴立辉
  • 5篇都景芳
  • 4篇陈居杲
  • 3篇刘峰涛
  • 3篇胡国强
  • 3篇王予东
  • 3篇张建华

传媒

  • 9篇河南大学学报...
  • 8篇河南大学学报...
  • 7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2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离子手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尖锐湿疣90例被引量:2
2001年
白慧玲赵萍徐志喜马远方许国强李秀敏杜耀武
关键词:尖锐湿疣电外科手术离子透入法
TRAIL-R2的表达与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马远方白慧玲张军李淑莲刘广超杜耀武都景芳刘英杰刘峰涛陈居杲
一、所属领域:医药高新技术。二、主要内容: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TRAIL-R2(又称死亡受体5,简称DR5)的胞外段蛋白,即可溶性DR5;2.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抗TRAIL-R2的单抗:两种特异识别TRAIL...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试剂盒肿瘤诊断
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成分。方法利用自己筛选的青春双歧杆菌,经培养取其上清液,用Sevage法提取蛋白,无水乙醇提取多糖,制备蛋白及多糖水溶液,采用管碟法测定培养物上清液、蛋白及多糖水溶液的抗细菌和真菌能力。结果培养物上清液及多糖水溶液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且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强;经比较分析,多糖是抗菌作用的主要组分。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分泌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黄红莹马远方杜耀武刘广超
关键词:青春型双歧杆菌多糖抗菌性
乙妇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92例临床疗效分析
2004年
许国强刘英杰刘云黄红莹杜耀武
关键词:抗生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分析疗效对比分析口服
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体液免疫的动态观察
2003年
目的 研究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Pos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PC IOL)术后体液免疫反应 (HI)的变化 ,探讨人工晶体与体液免疫反应变化及术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家兔 4 8只 ,随机分为A、B 2组 ,每组 2 4只。A组行右眼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B组行右眼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 7、14、2 1、2 8、35天采血测定IgG、IgM、CH50 、C3、Circulatingimmunecomplex (CIC) ,并观察临床指征———睫状充血、房水浑浊程度的变化。结果 A、B 2组术后IgG、IgM、CIC均升高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H50 、C3均降低 ,2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组术后眼内反应明显较B组重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人工晶体 (PMMA)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眼内植入安全。术后早期眼内炎症主要是由人工晶体异物性刺激及手术机械性损伤引起 。
杜耀武马远方张建华刘英杰许国强黄红莹白慧玲
关键词: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反应炎症反应
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我研究所用中药方剂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 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 ,所有病人均在治疗 1个疗程后 2周复查以比较疗效 ,并比较痊愈 3mon后的复发率。结果 :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 1个疗程后治愈率分别为 92 .96 %与 92 .31% ,痊愈 3mon后的复发率分别为8.4 5 %与 7.6 9% ,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中药方剂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好 。
许国强刘英杰杜耀武黄红莹
关键词:中药熏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评价中医药疗法
一种巡航测温的“智慧小车”的设计
2021年
在表现出发热症状的传染病爆发期间,校园、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都新添体温检测程序,如利用测温枪、测温门等进行检测体温,但由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存在耗时长、易导致人员聚集而发生交叉感染等缺陷。为此,拟设计一种以Linux嵌入式控制为核心控制器的巡航测温的“智慧小车”。本装置实现了多地点巡航、体温实时监测及口罩监测等功能,对于未来发热症状类的传染病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
王双庆朱启姜符怡宁陈柏宇李琦王中昊杜耀武于东明
关键词:体温监测巡航
双歧杆菌联合顺铂对黑色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顺铂及二者联合对黑色素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分别以皮下及腹腔注射双歧杆菌和顺铂,处死小鼠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病理切片后HE染色观察瘤组织及瘤细胞变化,流式细胞仪测瘤细胞周期,MTT法测小鼠淋巴细胞活性,CD3,CD4,CD8双荧光标记法测小鼠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注射1×1010cfu/L的双歧杆菌其抑瘤率可达54.0%,与顺铂组相似,与顺铂联合作用后其抑瘤作用更强,达74.4%;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抑制瘤细胞生长,且加强了顺铂杀伤瘤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作用后瘤细胞生长阻滞于G1期,顺铂作用后瘤细胞生长阻滞于S期;双歧杆菌作用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主要表现为CD4+比例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联合顺铂对黑色素瘤小鼠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瘤细胞生长及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黄红莹刘广超齐义军杜耀武马远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顺铂荷瘤小鼠抗肿瘤药
抗人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抗人死亡受体5(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诱导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剂量-效果及时间-效果关系;JC-1单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对凋亡的Jurka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进行分析;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Caspase-8、3、9及Bid、Bax、Bcl-2、Cytoc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DRA-6对Jurkat细胞抑制具有明显剂量-效果和时间-效果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2.0μg/ml浓度的mDRA-6作用15、30、60和120分钟时,Jurka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率分别为20.14%、19.34%、21.11%、30.90%,呈逐渐增高趋势。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显示,mDRA-6作用后,Jurkat细胞Caspase-8、9及Bid、Bax、Bcl-2、Cytoc等表达活性增加,并且Cytoc在线粒体内为递减而在胞浆呈递增的表达现象。结论:mDRA-6通过激活外源性膜受体,继而启动细胞线粒体途径导致Jurkat细胞凋亡。本研究为mDRA-6对白血病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杜耀武柴立辉黄红莹白慧玲赵粤萍马远方
关键词:死亡受体5单克隆抗体JURKAT细胞细胞凋亡
食管鳞癌多阶段癌变中14-3-3σ和P53表达特征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14-3-3σ和P53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各级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3-3σ和P53蛋白在60例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各级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均可检测到不同程度的14-3-3σ蛋白表达(表达量8.22),随着癌前病变进展,14-3-3σ的表达率和表达量逐渐下降;低分化鳞癌中14-3-3σ的表达量最低(表达量0.45),完全失表达率为64%(7/11).P53蛋白在鳞癌中表达率最高67%(27/40),表达量为4.86,而只有25%(6/24)癌旁正常上皮表达P53蛋白(表达量0.42).14-3-3σ和P53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可能通过负调控14-3-3σ基因的表达参与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14-3-3σ和P53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筛查的分子指标,同时也可能成为食管癌生物预防和疗效评价的新靶点.
齐义军马远方杜耀武刘广超张蕾蕾张国民施巩宁张双林李勇何占锋何庆瑜
关键词:食管肿瘤分子标记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