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滇东南硬叶兜兰核心种质区群体遗传结构被引量:7
- 2013年
- 本研究选硬叶兜兰国内主要种质采集区滇东南石灰岩地区7个不同干扰居群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居群内和居群间遗传变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其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利用SRAP标记对16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8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PPB)达81.25%,Shannon's指数(I)为0.3709,在物种水平上的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而居群水平上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仅为47.92%,Shannon's指数为0.2348,居群间平均Nei's遗传距离为0.1268。经分子遗传变异方差分析(AMOVA)表明,有66.27%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居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3.73%,此结果与遗传分化系数(Gst=0.3568)结果吻合,居群间基因流动(Nm)为0.902,不同地区间硬叶兜兰居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7个居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863时聚为2支;经Mantel检测(r=0.298,P>0.05),表明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居群当前较高的遗传分化与其交配系统有关;其次,外在因素:人为采集、生境破坏和片断化造成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加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再次,遗传漂变也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适应性进化亦可能加剧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而基因流动对遗传分化的影响不大。
- 李宗艳李静曾万标李名扬
- 关键词:遗传分化SRAP标记
- 基于ISSR的硬叶兜兰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利用ISSR标记对7个硬叶兜兰居群160个体扩增,10对引物共扩增出10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个,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6.02%,香侬指数(I)为0.488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2 4。居群水平的遗传参数,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33.51%,香侬指数(I)为0.194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33 2。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323 9,个体遗传多样性(Hs)达到0.133 2。AMOVA结果揭示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居群间基因流N_m为0.349 2。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0.148 1~0.4385。基于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327时,7个居群聚为两支,第一支由古林箐和马固、田坝、夹寒箐和杨柳井居群组成,第二支由斗咀和小坝子居群组成,聚类关系反映居群间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 李宗艳管名媛李静李名扬
- 关键词:遗传分化亲缘关系
- 硬叶兜兰SRAP-PCR体系建立及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采用CTAB法对硬叶兜兰叶片总DNA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用SRAP正向引物me1(5'-TGAGTCCAAACCGGATA-3')和反向引物em2(5'-ACACACACACACACACT-3')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应用其进行种群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2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为90 ng,Taq DNA聚合酶1.6 U,dNTPs 0.30 mmol/L,MgCl22.0 mmol/L和引物各0.50μmol/L,经重复电泳验证适合进行硬叶兜兰的SRAP分析;利用该体系对7个不同种源的167份硬叶兜兰进行SRAP-PCR扩增,对筛选的10个引物扩增,共得到288条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23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1.25%;种群的遗传距离值在0.065 9~0.191 6,UPGMA聚类结果显示供试种群在遗传相似度为0.863时,可以分为2支,即第一分支由马固、斗咀和杨柳井居群组成,第二支由古林箐、夹寒箐、小坝子和田坝居群组成。SRAP标记可较好地适用于硬叶兜兰种群遗传差异的鉴定。
- 李宗艳李静郭荣秦艳玲
- 关键词:SRAP-PCR反应体系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