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蓝晶石基刚玉-莫来石陶瓷被引量:1
- 2011年
- 本实验在制备刚玉-莫来石陶瓷过程中加入蓝晶,以蓝晶石的膨胀性能来抵消或减小陶瓷烧结过程中的收缩比例,增强陶瓷的各项性能,特别是抗折强度;并通过改变烧结制度,探究蓝晶石基刚玉-莫来石最佳的烧结温度。
- 李静
- 关键词:蓝晶石
- 不同制备方法对BiOCl材料的形貌、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对比采用溶剂热合成、传统固相合成与溶胶-凝胶合成技术,制备了四方相BiOCl和Nd3+掺杂BiOCl光催化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所制备BiOCl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并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方法所制备的BiOCl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合成的BiOCl是由纳米片组装成粒径小于1μm微球,紫外-可见吸收边为335 nm;固相合成所得BiOCl结晶度较高,其片状颗粒粒径约为6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 nm;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得BiOCl片状颗粒粒径约为3~4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 nm。进一步地对比研究了稀土离子Nd3+掺杂前后BiOCl样品的结构、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可以发现,Nd3+掺杂后样品的相结构及形貌均无变化,但吸收边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样品效果最为明显,并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
- 李静夏志国王乐陈袭朝杨欢欢
- 关键词:光催化材料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