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良智

作品数:65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化学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聚赖氨酸
  • 6篇响应面
  • 6篇发酵
  • 6篇Ε-聚赖氨酸
  • 5篇教学
  • 4篇单因素
  • 4篇单因素实验
  • 4篇蛋白
  • 4篇植物
  • 4篇生物工程
  • 4篇农产
  • 4篇农产品
  • 4篇农产品品质
  • 4篇微生物
  • 4篇纤维素
  • 4篇响应面法
  • 4篇链霉菌
  • 4篇课程
  • 4篇课程教学

机构

  • 37篇苏州科技大学
  • 18篇苏州科技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大学
  • 3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4篇李良智
  • 35篇扶教龙
  • 27篇胡翠英
  • 16篇陈宏伟
  • 14篇邱业先
  • 12篇王桃云
  • 11篇钱玮
  • 6篇咸漠
  • 6篇钱大伟
  • 5篇徐敏强
  • 4篇顾华杰
  • 4篇徐鑫
  • 3篇徐孝文
  • 3篇秦粉菊
  • 3篇钱玮
  • 3篇杨天逸
  • 3篇王桃云
  • 3篇戴国梁
  • 3篇施磊
  • 3篇李聪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
  • 4篇化工进展
  • 2篇应用化工
  • 2篇生物技术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化工科技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化玉米芯酸解液为丁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究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玉米芯酸解液的制备方法,寻找培养基组分的较佳组合。[方法]以产物丁醇浓度为指标,比较4种不同玉米芯酸解液制备方法。[结果]稀硫酸处理玉米芯后,用Ca(OH)2调节pH,经XAD-4树脂、活性炭处理,可得到13.71 g/L丁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酸解液中主要还原糖是葡萄糖和木糖,经发酵分析可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相同利用;经单因素分析,培养基组分较佳组合为:100%玉米芯水解液中,需加入2 g/L的FeSO4,30 g/L的黄豆饼粉,得到丁醇的最高浓度为19.2 g/L。[结论]玉米芯酸解液可用于丁醇发酵,但需去除有毒物。
胡翠英李良智朱文静朱晨晨周娟
关键词:玉米芯酸解液丁醇
工程大肠杆菌脂肪酸胞外分泌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天然产油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酸多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在细胞内,需要从细胞内提取,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且严重污染环境。工程大肠杆菌定向调控生产游离脂肪酸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缓解能源危机,提供优质、低成本油脂原料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大肠杆菌脂肪酸胞外分泌相关基因(tesA、fadD、fadL)和调控蛋白(MsbA)两个方面综述脂肪酸胞外分泌调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对大肠杆菌脂肪酸代谢定向调控,生产胞外游离脂肪酸的新的研究方向。
孟鑫程涛李良智杨建明刘炜徐鑫咸漠
关键词:脂肪酸代谢调控转运
耐盐促生菌株B7的筛选及其在黄瓜上的应用
2018年
本文综述了一种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通过对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耐盐和解盐试验对分离纯化出的根际微生物进行耐盐促生筛选,得到高耐盐活性促生菌B7。对B7的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及促生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对B7提高黄瓜耐盐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耐盐度为6%,利用B7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能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黄瓜的耐盐能力,减缓盐害现象,增加生物量,达到促进黄瓜生长的效果。
钱兰华李婧王桃云李良智扶教龙钱玮严立石
关键词:促生菌耐盐能力黄瓜
酸热辅助超声法提取类球红细菌发酵产物CoQ_(10)被引量:1
2017年
以类球红细菌为试验菌株,对其发酵制备的辅酶Q_(10)进行提取。通过比较醇碱皂化法、超声波破碎法和酸热辅助超声法三种不同破胞方法,确定利用酸热辅助超声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辅酶Q_(10)。并对酸热辅助超声法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的提取工艺,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300μL,温度80℃,超声波破碎输出功率400 W,工作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辅酶Q_(10)得率可达3.738 mg/g。
徐敏强扶教龙钱大伟施磊胡翠英李良智
关键词:类球红细菌辅酶Q10正交法
C1,2位脱氢酶抑制剂对9-羟基雄烯二酮制备的影响
2020年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C1,2位脱氢酶抑制剂,研究抑制剂对分枝杆菌MS23转化植物甾醇制备9-羟基-雄烯二酮(9-OH-AD)的影响。研究表明:宝丹酮十一烯酸酯为相对效果最好的抑制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及浓度分别为72 h、15 mmol·L^-1。在此条件下添加宝丹酮十一烯酸酯,9-OH-AD积累量可达到170.47 mg·L^-1,比对照组的46.07 mg·L^-1提高了2.7倍。此外,通过对C1,2位脱氢酶活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抑制剂宝丹酮十一烯酸酯对C1,2位脱氢酶存在抑制作用。最后,在分枝杆菌MS23的5 L发酵罐中添加宝丹酮十一烯酸酯,9-OH-AD于132 h后的浓度可达到138.50 mg·L^-1。
张孝峰薛凯鞠鑫李良智
关键词:分枝杆菌
液态烷烃制备研究进展
2010年
介绍了目前液态烷烃制备中应用较广的石油分馏提取、费托合成等传统方法,综述了以生物质为原料,经水解、脱水、醇醛缩合、脱水加氢等反应制备液态烷烃的新工艺,以及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烷烃代谢路径,并对液态烷烃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徐鑫咸漠李良智杨建明孟鑫
关键词:生物质可再生能源费托合成
一种以木薯渣水解液为碳源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木薯渣水解液为碳源生产ε‑聚赖氨酸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在ε‑聚赖氨酸发酵中,以木薯渣酶水解液为碳源,按照初始葡萄糖浓度在10‑70g/L范围进行ε‑PL分批发酵,能有效生产ε‑聚赖氨酸。相同条...
扶教龙李聪白净鞠鑫于昊齐鑫胡翠英纪丽莲李良智田俊杰
文献传递
自污染染料中筛选的菌对颜料紫1的脱色
2015年
为研究颜料紫1的脱色问题,从一盒长满菌苔的广告浓缩染料(主要显色原料颜料紫1)中筛选菌株,通过摇瓶培养、以及平板分离等获得了单一纯种菌株、并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了18S r DNA测序分析,从而鉴定出该菌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该菌株对颜料紫1的脱色条件。综合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杂色曲霉菌对于颜料紫1脱色的最佳条件为碳源葡萄糖30g/L,颜料紫1起始含量为250 mg/L,Na NO3含量为0.3g/L,p H值5.5,这时可获得最高的颜料紫1脱色率为84.64%。最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揭示了该杂色曲霉菌对颜料紫1的脱色机制主要为吸附脱色。
胡翠英沈玉婷李良智钱玮郭伟强
关键词:染料脱色响应面法
一种防治茶树炭疽病的复方生物农药制剂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茶园茶树炭疽病的复方生物农药的生产方法及应用,主要由油茶粕、茶叶、大蓟、威灵仙、野菊花、牡荆等植物材料以及刺柄犁头霉菌或刺糖多孢菌的发酵产物复配而成,对茶树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陈宏伟陈佳佳张记江张丽丽杜艺钱玮李良智
文献传递
高产辅酶Q_(10)类球红细菌的化学诱变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菌株对(维生素K_3+叠氮化钠+对羟基苯甲酸)的复合抗性作为筛选标记,对产辅酶Q_(10)的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使用亚硝基胍进行化学诱变,筛选高产菌株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经诱变选育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辅酶Q_(10)高产菌株R.sp3-7,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1.7 g/L,玉米浆干粉5.6 g/L,(NH_4)_2SO_45.3 g/L、谷氨酸钠3.0 g/L、NaCl3.0 g/L、MgSO_4·7H_2O 12.5 g/L、KH_2PO_43.0 g/L、CaCO_32.0 g/L、辅液1 m L/L。在此培养条件下,诱变菌株R.sp3-7的辅酶Q_(10)产量达(93.63±0.59)mg/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116.8%。
扶教龙钱大伟吴晨奇徐敏强胡翠英李良智
关键词:辅酶Q10化学诱变类球红细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