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粤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罕见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 2010年
-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45岁,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一周入院,不伴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头晕等不适;查体:脐水平左侧约4cm至肋弓下缘2cm可触及1大小约3×4cm边界清楚的固定包块,质地稍硬,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CT平扫+增强:胰腺下方,腹主动脉左前方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
- 林泽伟隋粱李粤
- 关键词:异位嗜铬细胞瘤腹部包块软组织密度病例简介CT平扫腹主动脉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补片在外环处的固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改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耻骨结节缝合方法,减少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方法采用耻骨结节腱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方法使耻骨结节腱膜明显隆起与骨膜分离,可将补片和耻骨结节腱膜准确缝合。结果术后第7天站立位抬高患侧下肢出现局部腹股沟内侧明显疼痛感:A组17.5%(7/40),B组患者未诉有明显疼痛(0/3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手术方法可准确地避开损伤耻骨结节骨膜,能有效地避免术后由于缝合损伤耻骨结节骨膜所引起的术后疼痛。
- 隋梁李亮冯子毅李粤
-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
- 改进的腹膜外间隙入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普里灵疝装置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经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放置疝补片的技术。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2008年5月腹股沟斜疝普里灵疝装置无张力修补术共203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86例中,不能顺利进人腹膜前间隙7例,其中分破腹膜2次,5次补片位于腹壁下动脉之上,即未能进入腹膜前间隙;观察组112例,无分破腹膜,未出现不能进入腹膜前间隙病例。术后血肿或血清肿对照组8例,观察组4例。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在内环口与腹壁下动脉之间进入腹膜前间隙具有损伤少,并发症少,效果好的特点。
- 李亮隋梁冯子毅李粤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 双吻合器手术治疗重度痔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手术治疗重度痔病的手术原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68例重度痔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PPH术组88例;双吻合器手术组80例,2组均附加外痔切除。比较2组疗效。结果双吻合器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PPH术组。结论双吻合器手术治疗重度痔病疗效确切,并且符合重度痔病的病理生理。
- 李亮郭远清隋粱吕国庆李粤黎灿强
- 关键词:重度痔病
- PPH术中荷包缝合深度对痔病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PPH术荷包缝合深度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混合痔患者180例,术中切除直肠黏膜送病理检查,病理见肌层者为观察组,说明荷包缝合深度达肠壁肌层,共89例,切除标本未见肌层,说明荷包缝合达黏膜下层,共91例,以上两组均附加外痔切除。结果观察组远期疗效比对照组好,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术荷包缝合缝合达肠壁肌层可提高远期手术疗效。
- 李亮刘铮隋粱吕国庆李粤李冠白植军
- 关键词:痔病PPH术荷包缝合远期疗效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6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40例纳入本研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早,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随访1年内,观察组全部痊愈,无一例复发,对照组39例痊愈,复发1例(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雷云鹏李冠刘铮李粤吕国庆
- 关键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并发症
- 右侧半月疝合并左侧腹股沟斜疝一例
- 2012年
- 半月疝是疝和腹壁外科罕见病例,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治半月疝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右侧腹壁包块及左侧腹股沟包块两年"于201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下腹壁出现一个包块,无疼痛、
- 李粤李亮隋梁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罕见病
- 益生菌对结肠癌化疗及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以及与免疫功能下降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结肠癌化疗及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以及与免疫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7例)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明显增多;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大肠杆菌、肠球菌均明显减少,而观察组减少更为显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乳酸、血浆DAO、L/M值、CRP、TNF-α、IL-6均明显增加,而观察组增加较少;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值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降低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的调节结肠癌患者化疗及术后肠道菌群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提高机体免疫力。
- 李灼非邓兴明李粤吕国庆
- 关键词:益生菌结肠癌肠道菌群免疫功能
- HOXC10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H OXC10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OXC10的mRNA水平,同时检测胃癌细胞株BGG823.SGC7901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细胞中HOXClO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胃癌BGC823细胞分别进行HOXCIO siRNA、阴性对照siRNA转染,并采用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U小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表型蛋白的表达。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模型评价HOXCIO对BGC823肿瘤生长和肺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人胃癌组织中HOXC10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V0.05);BGC823.SGC7901细胞HOXCIO表达水平均高于GES-1细胞(P<0.05)oBGC823细胞HOXCIO siRN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均P<0.05);与NC siRNA组相比,HOXCIO siRNA组的间质表型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移相关分子MMP-9的mRNA和蛋白均显著下调,而上皮表型蛋白上皮钙黏素的mRNA和蛋白均显著上调。HOXCIO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功能、mRNA和蛋白的变化与HOXCIO siRNA相反。HOXCIO siRNA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灶的形成。结论HOXCIO是人胃癌中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侯佳宁李粤吕国庆
- 关键词:胃癌增殖
- 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2例中、大型中线切口疝开放法肌后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年龄介于20~67岁,中型切口疝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大型切口疝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结果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相比:(1)在复发率上,其中在中型切口疝中,复发率分别为:7.1%和3.4%,P>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分别为:15.0%和4.3%,P>0.05。(2)腹壁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在中型切口疝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对照组分别为:41.3%和95.7%,P分别<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对照组分别为:0%和30%,在对照组分别为:34.5%和47.8%,P分别<0.05。结论腹直肌肌皮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效果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较补片法相比优势明显。
- 李亮隋梁吕国庆吴日钊李粤刘铮白植军
- 关键词:解剖学腹直肌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