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

作品数:25 被引量:1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珊瑚
  • 10篇珊瑚礁
  • 6篇石珊瑚
  • 3篇种间
  • 2篇造礁石珊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退化
  • 2篇生态影响
  • 2篇环境变化
  • 2篇共生藻
  • 2篇光合效率
  • 2篇白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异常高温
  • 1篇致死温度
  • 1篇生态现状
  • 1篇适应性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4篇李淑
  • 21篇余克服
  • 19篇施祺
  • 14篇赵美霞
  • 14篇陈天然
  • 7篇张乔民
  • 5篇王丽荣
  • 4篇陈特固
  • 3篇赵建新
  • 3篇张会领
  • 3篇严宏强
  • 2篇韦刚健
  • 1篇朱袁智
  • 1篇王汉奎
  • 1篇彭子成
  • 1篇汪稔
  • 1篇周洁
  • 1篇谭烨辉
  • 1篇黄玲英
  • 1篇王嵘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1篇我们爱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南海资源环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09
  • 6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细胞水平上对高温珊瑚白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异常高温能够导致珊瑚及其虫黄藻组成的共生体系崩溃,虫黄藻大量损失,出现珊瑚白化,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文章通过对6种造礁石珊瑚的急性高温胁迫实验,分析不同种属的石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系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异,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珊瑚群落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在急性高温胁迫下,石珊瑚耐受的差异性与其形态有关,枝状珊瑚耐受性最低,在高温胁迫下最先白化、死亡,而叶片状和块状珊瑚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这与野外珊瑚礁白化的现场观测结果一致。2)在高温胁迫下,不同种属珊瑚共生虫黄藻损失的方式不同:珊瑚持续排出虫黄藻,如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珊瑚先排出一定的共生藻,之后珊瑚组织携带大量虫黄藻与珊瑚骨骼分离,如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和松枝鹿角珊瑚Acropora brueggemanni;先排出部分虫黄藻后,虫黄藻以有丝分裂增殖的方式迅速补充其数量,如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虫黄藻细胞直接坏死而损失虫黄藻,如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研究强调,预测珊瑚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问题时,应当同时考虑珊瑚宿主和共生藻的作用。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
关键词:石珊瑚白化虫黄藻高温胁迫宿主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以大亚湾石珊瑚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共8科、13属、23种170个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探讨了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珊瑚白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有珊瑚种属的共生虫黄藻密度都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总体上夏季低、冬季高(约为夏季的2倍),是海表水温和太阳辐射协同作用的结果。夏季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热白化)可能是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逐渐降低(排出)到一定阈值的外观表征,而非突发的生态现象;冬季珊瑚白化(冷白化)则可能是极端低温直接致珊瑚死亡,进而快速排出虫黄藻的突发现象;高共生虫黄藻密度对冬季低温乃至极端低温条件下的珊瑚生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陈特固
关键词:石珊瑚
重金属铜污染对石珊瑚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分布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是重要的生态学资源。受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正处于退化之中,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珊瑚礁的重要方面。国际上不少研究初步探索了珊瑚对一定浓度重金属的响应,我国类似的研究尚不多。本文通过72h的急性毒性测试,研究重金属Cu2+污染对6科7属石珊瑚的影响,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石珊瑚所造成的伤害和石珊瑚对Cu2+污染的生态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呈现先短暂上升而后持续下降的趋势,直致珊瑚白化;Cu2+污染对块状滨珊瑚毒性影响最大,在浓度超过40.7μg.L?1时即致其死亡。Cu2+污染胁迫下所有试验珊瑚的触手伸展活动都出现异常,显示Cu2+污染对珊瑚生存有明显的影响。
周洁余克服李淑陈天然赵美霞施祺
关键词:石珊瑚铜污染急性毒性
鹿回头珊瑚礁海-气CO2交换的季节变化与源-汇特征分析
严宏强余克服施祺张会领赵美霞李淑陈天然刘国辉
南海珊瑚礁对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记录、响应与适应潜力
余克服韦刚健彭子成汪稔张乔民刘羿陈天然孟庆山邓文峰李淑施祺严宏强赵美霞陈特固朱袁智
该成果以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对全球变化响应最灵敏、对海洋环境记录最准确的热带海洋珊瑚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海珊瑚礁生态、地球化学、岩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等的综合研究,系统揭示了珊瑚礁对海洋环境变化的记录、响应和适应潜力。...
关键词: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
珊瑚礁白化、死亡和恢复:现代信号和过去的频率
余克服李淑施祺赵建新
该内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科技合作特别项目,实施时间为2006年3月~2007年1月,以南海珊瑚为材料,研究白化珊瑚骨骼继续遗留的信号。实际工作通过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小东海和广东省大亚湾海区共10科21属39种石珊瑚...
关键词:
珊瑚礁白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0
2007年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珊瑚礁白化导致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认为:(1)大范围珊瑚礁白化主要是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尤其是全球变暖和紫外辐射增强;(2)导致珊瑚礁白化的机制主要在于细胞机制和光抑制机制;(3)珊瑚礁白化后的恢复与白化程度有关,大范围白化的珊瑚礁完全恢复需要几年到几十年;(4)珊瑚礁白化的后果在于降低珊瑚繁殖能力、减缓珊瑚礁生长、改变礁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导致大面积珊瑚死亡和改变珊瑚礁生态类型,如变为海藻型等;(5)与珊瑚共生的D系群虫黄藻更适应高温环境,珊瑚礁有可能通过D系群逐渐取代C系群的方式适应全球环境变化。
李淑余克服
关键词:生态影响
南海珊瑚礁记录的全新世冷、暖气候事件及其生态影响
余克服赵建新韦刚健陈特固施祺王丽荣张乔民赵美霞李淑陈天然邓文峰
该项目主要通过选择分别位于低纬度的南海南沙群岛(北纬9°左右)和相对高纬度的雷州半岛(北纬20°左右)的珊瑚礁为研究对象,以珊瑚和珊瑚礁泻湖柱状沉积物为材料,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重建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气候过程和冷、暖气候...
关键词:
关键词:珊瑚礁气候事件生态影响
广东大亚湾石珊瑚群落的动态变化
<正>大亚湾海域处于亚热带,全球变暖,SST(海水表面温度)上升,理论上对大亚湾这样相对高纬度海域的珊瑚生长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大亚湾地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1994 和2002年分别建立了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人类...
陈天然余克服施祺李淑王嵘
关键词:生态退化
文献传递
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响应模式被引量:28
2009年
通过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三亚湾5种造礁石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佳丽鹿角珊瑚、花鹿角珊瑚、强壮鹿角珊瑚、澄黄滨珊瑚)的耐受性,分析了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造礁石珊瑚耐受低温能力与其骨骼类型有关,枝状珊瑚最先死亡,块状珊瑚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枝状珊瑚;14℃持续3d是三亚湾枝状造礁石珊瑚的致死低温;14℃持续3d为块状澄黄滨珊瑚的致白化低温;12℃持续10d为叶片状十字牡丹珊瑚的致死温度;块状澄黄滨珊瑚受到低温胁迫时表面形成粘膜,阻止了珊瑚进一步排出共生虫黄藻.耐高温的珊瑚对低温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珊瑚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模式与对高温的响应模式基本一致,即珊瑚首先不伸展触手,紧接着不断释放粘液并排出共生藻,最后白化、死亡.
李淑余克服施祺陈天然赵美霞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白化共生藻致死温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