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颌
  • 2篇上颌窦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上颌窦底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提升术
  • 1篇锥形束CT
  • 1篇内壁

机构

  • 2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李斌
  • 2篇李洲
  • 2篇法永红
  • 1篇王亚锋
  • 1篇王亚峰

传媒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锥形束CT对上颌窦分隔分布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InVivo Dental软件对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口腔科成人人群中上颌窦底壁分隔与年龄,性别以及缺牙情况的关系,以期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和手术指导。方法:选取538例研究对象的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其中上颌后牙区缺失牙与不缺牙组各269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分组。将所有数据导入InVivo Dental软件中,通过三维重建,测量记录上颌底壁分隔的发生率,位置,高度,方向及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8例研究对象中,89例有窦分隔,发生率16.54%;29例出现多个窦分隔(5.39%),25例双侧同时出现分隔(4.64%);在测得的1076个上颌窦中,116个出现窦分隔,发生率为10.78%;男性中年不缺牙组的窦分隔出现率最高;原发性分隔出现率远远超出继发性分隔出现率;窦分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及牙缺失无关。窦分隔主要出现在上颌窦中部,占51.72%;平均高度左侧为(6.17±3.35)mm,右侧为(6.50±4.22)mm,平均长度右侧为(10.87±2.96)mm,左侧为(10.05±4.27)mm。结论: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就诊患者成人人群中,16.54%出现窦分隔;上颌窦分隔出现率与缺失牙,不考虑年龄及性别。
李洲法永红王亚峰李斌
关键词:锥形束CT上颌窦
上颌窦内壁分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上颌窦内壁分隔是上颌窦内壁的皮质骨突起,把窦腔分成2个或多个窦腔。该分隔可能源于牙齿的生长发育阶段,称为原发性分隔;也可能是牙齿缺失后上颌窦气化导致上颌窦内壁形态的改变所致,称为继发性分隔。不同学者运用了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测量,发现大约9.5%到50%的上颌窦窦腔内壁存在分隔,该分隔可以存在于上颌窦内壁的任何位置。上颌窦内壁分隔对种植上颌窦底提升术有重要意义,与上颌窦炎症的手术方式选择也紧密相关,还是上颌窦炎症临床误诊的重要原因,所以医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解剖结构的影响,对其深入地了解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解决上颌窦的相关问题。
李洲法永红王亚锋李斌
关键词:上颌窦上颌窦底提升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