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电镜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电镜技术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射电
  • 1篇髓细胞
  • 1篇透射电镜
  • 1篇浦肯野细胞
  • 1篇全自动
  • 1篇缺氧
  • 1篇窦房
  • 1篇窦房结
  • 1篇细胞结构
  • 1篇小脑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电镜
  • 1篇抗原定位
  • 1篇脊髓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李永兰
  • 3篇张飒
  • 2篇彭瑞云
  • 2篇戴倩倩
  • 1篇李英俊
  • 1篇任俊辉
  • 1篇王凯
  • 1篇王瑞娟
  • 1篇左红艳
  • 1篇王少霞
  • 1篇王德文
  • 1篇高亚兵
  • 1篇徐新萍
  • 1篇刘燕青
  • 1篇王晓民
  • 1篇徐欣

传媒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2013年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常压缺氧致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急性病理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在常压7%氧浓度环境下于不同持续时间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组织学及其超微结构的急性损伤病理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雌雄各半,每组60只,其中缺氧组大鼠置入常压低氧舱内,氧浓度为7%,于持续缺氧1、3、5、7、10、14 d与相应对照组分别处死,小脑取材、固定、制片,观察其光镜和电镜下的结构变化,并从每只大鼠小脑组织所制的切片中随机选片,于光镜下自桥脑侧计数500个浦肯野细胞,计算变性细胞的发生率。结果从持续缺氧1~7 d过程中,浦肯野细胞的变性程度呈进行性加重,缺氧性改变细胞的数量呈进行性增加;于持续缺氧10~14 d时,缺氧性改变的程度呈进行性减轻趋势,变性细胞的数量亦呈减少趋势。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及变性细胞发生率三者结果一致。结论在不同持续常压缺氧过程中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变性程度及其数量呈早期进行性加重和增多—后期渐适应恢复的规律性变化。
李英俊徐新萍王德文彭瑞云王瑞娟王少霞左红艳王晓民李永兰
关键词:小脑浦肯野细胞缺氧病理改变超微结构
成年大鼠窦房结的定位方法及其在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大鼠窦房结(SAN)电镜取材及快速精确定位的方法,观察成年大鼠SAN超微结构,为基础及临床心脏传导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超微结构资料。方法 10周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只,依据SAN位置、组织特点分2步取材,经树脂定向包埋、半薄切片甲苯胺蓝预染、光镜下定位后,再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SAN超微结构。结果采用甲苯胺蓝预染半薄切片的方法简便迅速,着色效果好,可有效缩短定位时间。电镜观察显示,大鼠SAN内主要含有2种特殊细胞。P细胞:胞体小,胞质丰富,细胞器含量少;肌原纤维含量少,杂乱分布于细胞膜附近,几乎不含肌节;T细胞:胞体较P细胞大,细胞器含量较多,肌原纤维可见明显肌节,常沿细胞纵轴排列,分布于细胞膜附近。此外,还可见到少量呈过渡态的P-T细胞。结论该取材及染色方法适用于大鼠SAN电镜样本的制作,有助于SAN的超微结构观察;大鼠SAN主要由P、T细胞构成;P、T细胞之间有过渡形式。
刘燕青彭瑞云高亚兵李永兰张飒任俊辉
关键词:窦房结超微结构T细胞
全自动微波组织处理机制样方法研究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制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操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全自动微波组织处理机,利用微波加速组织固定、脱水和聚合的速度,有效缩短了组织制样时间.同时描述了其在具体试验中的应用,并...
张飒李永兰王凯徐欣戴倩倩
关键词:性能分析透射电镜
文献传递
脊髓振动切片的免疫电镜样品制备
免疫电镜技术是将电子显微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研究的方法。在透射电镜下,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轮廓清晰,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免疫电镜常用的胶体金颗粒一般...
张飒李永兰王凯戴倩倩
关键词:脊髓细胞细胞结构抗原定位电镜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