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玲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手术室
  • 2篇优质护理
  • 2篇手术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血量
  • 1篇循环法
  • 1篇氧合
  • 1篇氧合血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源性
  • 1篇躁动
  • 1篇质量管理

机构

  • 8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李春玲
  • 4篇廖春莲
  • 2篇胡建明
  • 2篇章晔
  • 2篇陈艰
  • 1篇孙黄涛
  • 1篇林庆

传媒

  • 5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术中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采用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的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和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h的Q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h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时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能减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章晔李春玲胡建明林庆陈艰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肺损伤肺动脉高压
前馈控制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尿管源性躁动的价值探讨
2023年
研究案例为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主要探究常规手术室护理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模式对尿管源性躁动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的全身麻醉麻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干预组(n=32)两组,其中前者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后者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尿管刺激程度、麻醉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有关数据作出整理和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情况,干预组深睡眠状态、呼吸反应迟钝、睡眠状态等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种患者尿管刺激程度,其中在无任何不适和轻微不适可忍受两项数据上干预组数量明显更多,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停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在三项数据上干预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65.63%)相比,干预组(9.38%)躁动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尿管源性躁动的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模式有助于减少麻醉停留、拔管以及患者完全苏醒的时间,临床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在麻醉过程中患者更容易处于镇静的状态,对尿管刺激的不适感得到明显缓解,因此临床全身麻醉过程中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并应用。
李春玲
关键词:全身麻醉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准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内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护理方式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现代医学发展中全新的护理方式,有临床推广价值。
廖春莲李春玲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总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肺复张不良、脓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WBC、CRP、ALB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章晔李春玲胡建明陈艰孙黄涛周鑫
关键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患者体温及出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进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对照组采用常温二氧化碳气腹。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3 h和术后0.5、1 h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腹后0.5、1、2 h和放气后5 min、术后1 h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可帮助患者改善体温,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李春玲廖春莲罗帷
关键词:气腹体温出血量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7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1例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其负面情绪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廖春莲李春玲
关键词: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全程优质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围术期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术后12 h和术后2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VAS评分、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患者细致、专业、人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能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有利于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春玲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室未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手术室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手术室传统质量管理,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药品器械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管理以及环境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7,P<0.05)。结论 PDCA循环法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李春玲廖春莲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