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亮

作品数:27 被引量:76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红壤
  • 10篇旱地
  • 8篇施肥
  • 7篇土壤
  • 6篇磷素
  • 6篇红壤旱地
  • 5篇水分
  • 4篇水稻
  • 4篇旱地红壤
  • 4篇肥力
  • 4篇
  • 4篇不同施肥
  • 3篇施肥处理
  • 3篇施磷量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团聚体
  • 3篇旱作
  • 3篇旱作水稻
  • 3篇不同施肥处理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7篇李成亮
  • 21篇何园球
  • 10篇王艳玲
  • 9篇刘晓利
  • 6篇王兴祥
  • 4篇何圆球
  • 4篇熊又升
  • 4篇徐江兵
  • 4篇姜灿烂
  • 4篇杨芳
  • 4篇林天
  • 3篇吴大付
  • 3篇陈平帮
  • 2篇沈其荣
  • 2篇孔宏敏
  • 1篇刘世亮
  • 1篇李辉信
  • 1篇樊剑波
  • 1篇介晓磊
  • 1篇孙波

传媒

  • 13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长江中游地区...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尺度区域红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及其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5
2006年
在小尺度范围内均匀密集布点采样的基础上,从268个土壤样品中挑选其中“清洁”红壤48个和“清洁”水稻土78个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江西省鹰潭红壤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50 mg/kg、Cd为0.105mg/kg、As为10.4 mg/kg、Cr为47.9 mg/kg、Cu为24.1 mg/kg、Pb为25.7 mg/kg;水稻土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63 mg/kg、Cd为0.100 mg/kg、As为4.3 mg/kg、Cr为42.3 mg/kg、Cu为25.7 mg/kg、Pb为27.1 mg/kg;与以前研究提出的背景值相比,本研究提出的鹰潭红壤Cd和Cu含量的背景值分别提高了61.5%和31%,Hg降低了35.9%,其它元素相近;水稻土除Cu稍有提高外,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都显著降低。同时,不同作物利用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鹰潭地区50%旱地红壤、20%菜地、15%水稻土和30%果园地的土壤达到清洁标准。
熊又升何圆球王兴祥李成亮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红壤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61
2007年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李成亮何园球王艳玲刘晓利
关键词:红壤水稻磷肥钾肥增产效应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酸对红壤磷素潜在环境风险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从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有机酸对红壤磷素潜在环境风险的影响,一是有机酸对红壤固磷能力的影响,二是有机酸对红壤固定磷向液相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酸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以柠檬酸为代表的二羧酸可以显著减少红壤对磷的固定量,大大提高了土壤向水体释放磷的能力,增大了土磷的潜在环境风险;而以草酸为代表的三羧酸则可以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固磷能力,且可使已经存在于液相中的磷再次被吸附,进而减缓或消除土磷了的潜在环境风险。
王艳玲何园球李成亮
关键词:有机酸红壤
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被引量:78
2008年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肥力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肥力水平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以旱地土壤含量最低,林地土壤最高。不同肥力水平下,林地、果园、水田中>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均为:高肥力>低肥力。说明随土壤肥力的逐渐增高,有机质胶结物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土壤孔隙度)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规律也不一致。但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王艳玲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水稳性团聚体红壤
低丘红壤旱地水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2年
阐述了低丘红壤旱地的季节性干旱和土壤物理性退化等导致的水分问题 ,总结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减缓水分问题的有效措施 ,如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植被覆盖、合理轮作、以肥调水、灌溉系统和改良土壤结构等。并在回顾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
李成亮何圆球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43
2006年
磷素是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红壤磷素形态与转化问题的研究,对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Hedley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旱地土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能明显增加红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和大多数形态有机磷含量;红壤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磷含量很少,铁铝结合态磷和残留磷含量很多;对有效磷(Bray磷)贡献最大的磷素形态是碳酸氢钠无机磷、铁铝结合态无机磷和存在于土壤团聚体内表面的有机磷。这对于了解不同施肥条件对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探索磷素消长规律、指导红壤旱地磷素管理等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杨芳何园球李成亮徐江兵林天
关键词:红壤旱地不同施肥处理磷素形态磷素有效性
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0a长期肥料定位实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肥处理花生果产量分布为:氮磷钾处理〉氮磷钾钙处理〉磷钾处理〉氮磷处理〉氮钾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并以长期缺施磷肥对花生果产量影响最大。除全钾含量外,土壤中氮、磷养分全量与有效磷、交换钾含量均较土壤初始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长期单施无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土壤初始值增加了4.6~6.62g kg^-1。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比较,单施无机肥土壤〉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团聚体破坏率提高了9.38%~16.56%,平均重量直径减少了0.15~0.18mm。长期施用无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花生果产量,但另一方面其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也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选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姜灿烂何园球李辉信李成亮刘晓利陈平帮王艳玲
关键词:无机肥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结构
水分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顺序为O-P>Fe-P>Al-P>Ca-P;随着水稻栽种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的降低,土壤Al-P、Fe-P和Ca-P含量下降,O-P含量则上升。大田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仅对水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Ca-P以及中期的O-P影响显著,而对其他水稻生长期下土壤Al-P、Fe-P影响不显著;施磷量与红壤无机磷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盆栽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对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磷量与Al-P、Fe-P和水稻生长初期、中期的Ca-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对后期的Ca-P和O-P的影响不显著。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土壤四种形态的无机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何园球李成亮刘晓利吴大付姜灿烂王艳玲陈平帮
关键词:红壤土壤水分施磷量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被引量:13
2004年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 .研究表明 ,红壤地区 3~ 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 6 0 % ,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 ;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 ,肥料施用量大 ,化肥投入过多 ,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 ,使投产比降低 .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 ,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 ;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 ,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 .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 ,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 ,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 ,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 ;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 ,调整投能结构 ,减少外部输入能 ,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
何园球吴大付李成亮王兴祥
关键词: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大田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盆栽而言,施磷量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因而其差异主要体现为水和磷的复合效应;当施磷量(P)为0·030gkg-1、土壤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80%时旱作水稻吸磷量最高,但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磷与不施磷间旱作水稻吸磷量差异最大,而不同施磷量间差异较小;旱作水稻各部分全磷平均吸收量为:籽粒>茎>根。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何园球李成亮王兴祥熊又升沈其荣
关键词:土壤水分施磷量旱作水稻磷素营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