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南新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隐静脉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系膜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手术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者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激光

机构

  • 4篇淮南新华医院

作者

  • 4篇李强
  • 3篇伍万权
  • 2篇刘佳
  • 2篇余红东
  • 1篇侯有华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乳腺癌患者,完全随机化分组,观察组28例,行腋窝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4例,行腋窝清扫时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常规治疗,进行严密观察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腋窝淋巴结清扫数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4 d、3个月、6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5.7%、64.3%、50.0%和10.7%、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867、18.966、16.800,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80.0±12.9) min和(88.0±15.6) min,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数分别为(16.4±5.4)个和(14.8±6.1)个,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率分别为0.0%、7.0%、0.0%,观察组分别为0.0%、7.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伍万权余红东刘佳顾亚齐辛晓坤李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肋间神经
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3月8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测验(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划分为PTSD组以及无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相关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TSD与一般资料及相关量表的关系。结果8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发生PTSD 22例;PTSD组年龄、穿孔直径、住院时间、合并睡眠障碍均显著高于无PTSD组,(P<0.05),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文化程度、应对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婚姻、居住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穿孔直径>2cm、合并睡眠障碍、低心理弹性水平、消极应对是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较高,穿孔直径大、合并睡眠障碍等是PTSD的危险因素,应重视消化道穿孔术后PTSD的筛查与预防。
李键侯有华何宗国李强苏华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创伤后应激障碍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形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形成的疗效。方法使用激光烧灼闭合溃疡周围和基底部异常静脉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40例患者46条肢体,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除一例移植皮瓣坏死再次手术,其余39例溃疡全部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下肢曲张静脉消失,溃疡愈合。手术时间(65±11.6) min,住院时间(21±4.6) d。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患肢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伍万权余红东刘佳顾亚齐辛晓坤李强
关键词:腔内激光静脉曲张隐静脉溃疡
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切口总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学指标(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块直径、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相当,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具微创性与美容效果。
李强伍万权
关键词:腹腔镜肛门内镜低位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