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学院园艺系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枸杞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试验结果表明:枸杞炭疽病的初侵染来源是树上和落地的病残果,越冬菌态是病组织内的菌丝体和病果上的分生孢子。枸杞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以雨水传播,而气流只有在雨水将粘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溅击开后,才有较强的传播作用。试验说明,枸杞炭疽病病菌在15~35℃内孢子均可萌发,但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30℃,相对湿度为75.6~100%,最适湿度为100%,在水滴中萌发最好。因此湿度、降雨早晚和多少,是影响该病菌田间消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其发病流行规律进行综合防治是对该病防治有效的技术对策。
- 李岩涛张锦秀邓振荣杨宝胜
- 关键词:枸杞炭疽病
- 对感染山楂粉蝶NPV幼虫食量的测定被引量:1
- 1996年
-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病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毒防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 李岩涛任海军
- 关键词:粉蝶核型多角体害虫
- 枸杞炭疽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10
- 1991年
- 枸杞炭疽病是近年来我区枸杞上发生的一种毁灭性新病害,据国外报导,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有两个种可引起枸杞炭疽病,1989年我们对托县枸杞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1989年7~8月采集托县五申乡枸杞发病果实,病果产生桔红色分生孢子堆。
- 张锦秀李岩涛杨宝胜邓振荣
- 关键词:枸杞炭疽病病原菌
-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量的测定
- 1991年
- 1985、1986年试验结果表明,以3.325×10~7PIB/ml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感染山楂粉蝶不同龄期幼虫进行 AcrNPV 病毒的再生产,幼虫体内病毒产量较高,3龄末~4龄幼虫每头平均产1.16×10~9PIB;4龄末幼虫每头平均产1.803×10~9PIB;5龄幼虫每头平均产3.283×10~9PIB。分别为食入多角体的136倍;227倍;395倍。在同一温、湿度范围内,同浓度病毒液感染不同龄期山楂粉蝶幼虫,其病毒生产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高。
- 李岩涛
-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
- 枸杞炭疽病化学防治研究被引量:5
- 1993年
- 室内毒力测定证明:58%甲霜灵锰锌,75%百菌清,50%退菌特,70%代森锰锌,64%杀毒矾以及70%代森锰锌和75%百菌清(1∶1)混配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上述药剂田间防治效果为78~91.4%,其中,58%甲霜灵锰锌1500ppm和70%代森锰锌75bpp+75%百菌清750ppm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9.6%和91.4%;其次是75%百菌清1500ppm和70%代森锰锌1500ppm,防效分别为85.6%和82.2%,可推广应用。
- 张锦秀李岩涛杨宝胜邓振荣王克宁
- 关键词:枸杞炭疽病药剂防治
-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6
- 1992年
- 试验证明,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能较好地利用麦芽糖和蔗糖作为碳源。较适宜的氮源是KNO_3和蛋白胨。碳源中乳糖和甘油以及氮源中的尿素、(NH_4)_2SO_4和(NH_4)_2HPO_4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病菌生长最适宜酸碱度为pH6.1。苗竺生长和孢子萌发适温为20~30℃,低于10℃和高于35℃孢子不能萌发。孢子萌发适宜湿度为100%,以水中萌发最好。湿度低于75.6%时孢子不能萌发。
- 张锦秀李岩涛邓振荣杨宝盛
- 关键词:枸杞炭疽病生物学特性菌丝
- 枸杞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被引量:4
- 1991年
- 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我区枸杞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88年以来曾在托县、土左旗等地造成严重危害,生病果率在60~84%,产量损失30%以上。为此,1989~1990年,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症状此病主要为害青果,早期花和花蕾也受害,红果一般不发病。青果发病初期。
- 张锦秀李岩涛王克宁杨宝胜邓振荣
- 关键词:枸杞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