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丙二醛、GFAP、NSE表达水平及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丙二醛、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及其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FS患儿45例纳入观察组,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5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儿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患儿34例和预后不良患儿11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同预后CFS患儿的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惊厥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同时分析丙二醛、NSE、GFAP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FS患儿脑损伤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丙二醛、GFAP、NSE水平预测CFS患儿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分别为(5.66±1.43)ng/mL、(47.32±11.34)μmol/L、(22.47±5.14)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61)ng/mL、(27.42±8.29)μmol/L、(14.16±3.7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次数为(2.79±0.86)次,多于对照组[(1.33±0.22)次],惊厥持续时间为(14.21±3.67)min,长于对照组[(4.32±1.3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与惊厥次数和惊厥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丙二醛、GFAP、NSE表达均为影响CFS患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丙二醛、GFAP、NSE水平表达和三者联合对CFS患儿发生脑损伤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83、0.785、0.845、0.959。结论丙二醛、GFAP、NSE表达水平的升高参与CFS患儿的发病过程,且与脑损伤程
- 马占强李喆李昭辉李彩霞
- 关键词:丙二醛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复杂性热性惊厥脑损伤
- 宝儿康散与思连康联用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158例报告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总结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10月 ̄2006年10月我院住院患儿中非感染性腹泻的2月~2岁婴幼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口服宝儿康散及思连康片。结果158例患儿治愈率为72.8%,好转率为19.6%,总有效率为92.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宝儿康散与思连康联用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可取得满意疗效。
- 红霞李喆
- 关键词:非感染性腹泻思连康
- 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本科室住院的50岁以上的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时检测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异同。结果: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I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将入院时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评分<7分和NIHSS评分≥7两组,两组IBIL、LDL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IBIL水平增高;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DL、IBIL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秦娜郭秀春李喆
- 关键词: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脑梗死发病预后
- 血清间接胆红素、胱抑素C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间接胆红素、胱抑素C与脑梗死起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期本科室住院的50岁以上的非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时对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进行检测,于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异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IBIL、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将入院时脑梗死患者血清IBIL、胱抑素C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IBIL、胱抑素C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间接胆红素、胱抑素C水平增高;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间接胆红素、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秦娜宋海燕郭秀春李喆
- 关键词:间接胆红素胱抑素C脑梗死发病预后
- 双胎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病毒,以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较为多见。先天性及围产期感染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会导致肝损害,还能导致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病变。因此,掌握该病临床特点,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各项症状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彭博李喆王丽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期围产期感染先天性感染围生期生殖系统
- 脐血总IgE水平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脐血总IgE水平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早期干预婴儿过敏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3.12~2014.7于本院产科出生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婴儿至6个月大小,依据在随访期婴儿是否发生过敏性疾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新生儿脐血2ml,离心后去血清,-20℃保存备用;应用酶联免疫(ELSIA)夹心定量检测法测定脐血总IgE值。结果:两组比较,父母过敏史(X2=8.148,P=0.004),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样本,脐血总IgE(Z=-4.326,P〈0.05),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族过敏史是婴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脐血总IgE水平升高,与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有相关性。
- 李喆彭博
- 关键词:婴儿过敏性疾病脐血IGE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符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完成规定的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婴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喆彭博王文君
-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儿磷酸铝凝胶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20例被引量:3
- 2011年
- 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我院住院患儿240例,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240例分成二组,观察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个月~11岁;对照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个月~12岁。二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为发热(体温37.4~41.0℃)、咳嗽、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部分病例伴有哮鸣音,
- 其其格王红霞李喆
-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抗生素支气管肺炎儿童
- 早期应用罗氏芬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罗氏芬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早期应用罗氏芬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血象正常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罗氏芬联合利奈唑胺对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李喆
- 关键词:罗氏芬利奈唑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疗效
- 30例酒后注射头孢哌酮未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头孢菌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过程中甚至在停药后的一段时间(5~7d)内,少量饮酒即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 activity)。而关于饮酒后应用头孢菌素是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资料较少。为此,对30例饮酒后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治疗,结果全部受试患者均未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报告如下。
- 彭博李喆
-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头孢哌酮饮酒后注射少量饮酒停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