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武
-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UC16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黏蛋白16(MUC16)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U2OS细胞按转染序列的不同分为sh-MUC16组(转染MUC16干扰序列)、sh-Control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组(不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MUC16 mRNA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MUC16、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表达。结果sh-MUC16组MUC1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h-Control组和空白组(P<0.05),sh-Control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MUC16组培养24、48、72和96 h时细胞增殖活性低于sh-Control组和空白组(P<0.05)。sh-MUC16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h-Control组和空白组(P<0.05)。sh-MUC16组MUC16和N-Cad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h-Control组和空白组(P<0.05),E-Cad相对表达量高于sh-Control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沉默U2OS细胞中MUC1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 李名武王勤志孙法瑞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细胞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AMPK抑制剂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AMPK抑制剂组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MPK抑制剂组大鼠建模前腹腔注射Compound C 20 mg/kg,生理盐水组建模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建模后6、12、24和48 h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末次评估完成后处死大鼠并取脊髓组织标本,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AMPK、p-AMPK、NF-κB、IκBα和p-IκBα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建模后6、12、24和48 h,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AMPK抑制剂组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而AMPK抑制剂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未见神经元凋亡;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组织出现神经元变性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大量神经元凋亡;AMPK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神经元凋亡减少。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AMPK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AMPK、NF-κB和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AMPK和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PK抑制剂组p-AMPK、NF-κB和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PK和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AMPK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AMPK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浓度与模型组和生
- 王勤志李名武
- 关键词:腺苷酸激酶脊髓再灌注损伤
-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miR-146a和miR-155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外周血miR-146a和miR-155表达变化,以及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SCI患者65例,根据ASIA标准分为完全损伤组(n=22)和不完全损伤组(n=43),同期选取脊柱创伤但神经功能正常者26例作为脊髓正常组和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2、24、36、48和72 h时,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结果:与伤后12 h相比,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和脊髓正常组患者伤后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伤后24 h时达最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24、36、48和72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比较: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脊髓正常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ASCI患者伤后24 h时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在预测完全性损害时,两者联合时,曲线下面积0.976(95%CI:0.945~1.000),灵敏度93.0%,特异度95.5%。结论:ASCI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量升高,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王勤志高琨徐立军李名武周聪王亚柱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MIR-146AMIR-155
- 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了的腰椎峡部裂患者46例的腰椎X线片、常规CT和CT三维重建资料,盲法对每一份影像学资料做出诊断,比较三种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比腰椎X线片和常规CT扫描高,腰椎X线片与常规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多层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腰椎峡部裂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 丁佳昕李名武于洋智晓东董明岩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峡部裂
- miR-133b、miR-495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miR-133b、miR-49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经手术切除的骨肉瘤组织标本(骨肉瘤组)以及瘤旁组织标本(对照组,距离瘤组织>5 cm),采用实时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33b、miR-495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信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miR-133b、miR-495表达差异,分析miR-133b、miR-495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miR-133b、miR-495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Enneking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iR-133b、miR-495表达低于Enneking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miR-133b表达组、低miR-495表达组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低于高miR-133b表达组、高miR-495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远处转移、低表达miR-133b、miR-495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骨肉瘤组织中miR-133b、miR-495表达均降低,miR-133b、miR-495低表达可能参与骨肉瘤恶性进展过程及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 李名武王勤志孙法瑞
- 关键词:骨肉瘤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生存率
- BMSC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获取大鼠BMSC进行增殖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细胞表型,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4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SCI组和BMSC+SCI组,分别于7 d、14 d和21 d对各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1 d后取出各组大鼠损伤脊髓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Bax/Bcl-2含量,ELISA法检测Caspase-3含量。结果 BMSC细胞表型CD90表达(98.92±0.62)%,CD34表达(0.47±0.16)%;BMSC在7 d、14 d和21 d可明显改善SCI大鼠下肢运动功能(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SC可显著抑制Bax和Caspase-3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P均<0.05);Western blot显示,BMSC明显抑制Bax,提高Bcl-2表达(P均<0.05);ELISA结果显示,BMSC可显著机制损伤脊髓中Caspase-3含量(P均<0.05)。结论 BMSC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凋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Bax、Caspase-3,提高Bcl-2蛋白表达实现的。
- 陈崎秦练李名武陈又年周赤兵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凋亡
- 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对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73例老年单节段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37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LDH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5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及术后组间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单节段LDH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经皮椎间孔镜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复发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陈崎秦练李名武陈又年周赤兵
- 关键词:后路椎间盘镜老年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
- 上颈椎不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首先建立上颈椎正常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上的颈椎不稳病例,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应用,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屈、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测量并比较上颈椎脱位模型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的活动度(ROM)差异。结果所建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良好。上颈椎不稳模型各个工况下的活动度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相比明显增大,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上颈椎不稳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病例,从而指导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 于洋李名武董明岩郭群峰陈金水倪斌
- 关键词: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 组织蛋白酶L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从小鼠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前后的表型变化入手,寻找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GSE172167数据集,分析小鼠在脊髓损伤前后的脊髓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一致流形近似与投影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获得10个亚群细胞,并筛选出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2023年2月至2023年4月采用BV2细胞和C57BL/6小鼠进行前瞻性研究,验证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CTSL)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首先将BV2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组,阴性对照(NC)-shRNA组,敲低(sh)-CTSL组,NC-过表达(OE)组,OE-CTSL组。动物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组,sh-CTSL组,OE-CTSL组,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CTSL的mRNA和蛋白水平,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IL-1β。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CD86+/CD80+)和M2型小胶质细胞(CD163+/CD206+)占比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阳性细胞数和Arg-1阳性细胞数。另外,评估5组小鼠在0、1、2、3、4周的运动神经功能(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结果体外细胞实验中,对照组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IL-1β、TNF-α和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均低于LPS组;LPS组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IL-1β和TNF-α高于IL-4组,而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则低于IL-4组;sh-CTSL组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IL-1β和TNF-α均低于LPS组和NC-shRNA组,而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则高于这两组;OE-CTSL组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IL-1β和TNF-α均高于IL-4�
- 李名武秦书超周茹宇段军段军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L炎症反应脊髓损伤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
- 2024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重度或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髌股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TKA并发症,可导致手术效果不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TKA后髌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TKA后髌股关节不稳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减少髌股关节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 刘恒志范依李名武王勤志胡爱心梁杰伍伟飞段军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髌股关节不稳膝前痛膝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