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茹 作品数:11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解随林龄增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选择4种不同林龄(9年生、18年生、33年生、4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全氮含量总体上以4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高;速效钾及全钾含量有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磷元素则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各林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相对偏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钾及全磷的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拐点在40cm左右。总体上,人工落叶松林土壤随林分年龄增加未表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李晓莎 许晴 许中旗 李倩茹 贾彦龙 庞瑞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土壤养分 燕山西部山区不同年龄落叶松人工林草本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郭万军 张丛哲 李倩茹 贾彦龙 赵连清 许中旗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13,18和28a)和人工落叶松林(9,13,15和30a)地上植被层(林冠层、凋落物)的水文调控功能,为评估两种森林类型的转化对该地区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和测定分析法对林分的生物量、凋落物及其持水量的进行测算。[结果](1)不同林龄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均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且差异显著。(2)两种林分类型不同地上植被层的截留量均表现为:凋落物>林冠层>灌木层。(3)幼、中龄人工落叶松林的林冠截流量明显大于同龄的天然次生杨桦林,而近熟林,由抚育间伐导致的林分密度下降使得人工落叶松林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4)在各个林龄上,人工落叶松林的凋落物持水量均显著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其中13a落叶松为35.36±6.50t/hm2,13a杨桦林为15.79±4.85t/hm2。[结论]冀北山地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具有良好的水文调控功能,其水文调控功能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的天然次生杨桦林,对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李亚男 李倩茹 许中旗 郑春雅关键词:人工落叶松林 林冠截留 燕山西部山地灌木群落凋落物积累量及其持水性能研究 对燕山西部山地常见的两种灌木群落—榛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从凋落物的积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凋落物的积累量明显低于两种乔木林—白桦林和落叶松林,榛子灌丛又明显高于绣线菊灌丛,封育有利于提高绣... 许中旗 黄选瑞 李倩茹 张兴锐 李东胜关键词:灌木群落 持水性能 文献传递 燕山西部山地灌木群落凋落物积累量及其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2009年 对燕山西部山地常见的榛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两种灌木群落凋落物的积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凋落物的积累量明显低于两种乔木林-白桦林和落叶松林,榛子灌丛又明显高于绣线菊灌丛;封育有利于提高绣线菊灌丛凋落物的积累量。凋落物最大持水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榛子灌丛(311.91%)>落叶松林(288.54%)>白桦林(232.89%)>绣线菊灌丛(包括封育与未封育)(156.84%和155.44%)。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吸水速率与吸水时间之间可以用幂函数关系进行描述。榛子灌丛凋落物初始吸水速率最大,其次为白桦林和落叶松林,绣线菊灌丛最低。两种灌木群落凋落物的持水量明显低于白桦林和落叶松林,榛子灌丛又明显高于绣线菊灌丛。两种绣线菊灌丛凋落物持水量极低,但封育可以明显提高凋落物的持水量。 李倩茹 许中旗 许晴 黄选瑞 纪晓林 张兴锐 习常新关键词:灌木群落 持水率 持水量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与天然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 a和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 a和28 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纪晓林 贾彦龙 卢金平 李倩茹 许中旗关键词:人工落叶松林 物种多样性 不同林龄杉木氮素获取策略研究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氮素获取策略,选择了江西千烟洲森林生态研究站红壤区的3种林龄杉木人工林(5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和30年生成熟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它们对铵态氮、硝态氮和甘氨... 李常诚 李倩茹 徐兴良 欧阳华关键词:杉木 无机氮 有机氮 不同林龄杉木氮素的获取策略 被引量:23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氮素获取策略,选择了江西千烟洲森林生态研究站红壤区的3种林龄杉木人工林(5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和30年生成熟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策略。结果表明,杉木对硝态氮的吸收受林龄影响,成熟林的吸收速率最高,为(5.72±0.24)μg N g^(-1)干重h^(-1),而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吸收速率相当,分别为(1.57±0.13)μg N g^(-1)干重h^(-1)和(2.36±0.22)μg N g^(-1)干重h^(-1)。幼龄林((34.33±1.20)μg N g^(-1)干重h^(-1))和成熟林((34.18±2.32)μg N g^(-1)干重h^(-1))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相似,均显著高于中龄林((23.33±1.39)μg N g^(-1)干重h^(-1))。杉木对甘氨酸的吸收不受林龄的影响。3种年龄的杉木均对铵态氮表现出强的获取能力,其中成熟林杉木对硝态氮的获取能力明显弱于对铵态氮的获取,但却强于对甘氨酸的获取。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林龄能影响杉木人工林对无机氮的吸收,但未影响对有机氮的吸收;杉木偏好吸收铵态氮,对硝态氮和甘氨酸的吸收很少。如果能把氮素形态考虑进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当中,那么可能会极大地改善杉木的生产力。 李常诚 李倩茹 徐兴良 欧阳华关键词:杉木 无机氮 有机氮 基于CO2FIX模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循环过程 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探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碳循环过程,该研究以河北围场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基于CO2FIX模型,以在当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文献数据作为输入数据,从生物量、土壤和木质林产品碳库3个方面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循环过程和碳汇能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最大,生物量碳库次之,林产品碳库最小,但是林产品碳库随时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一个轮伐期内(50年),每公顷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约固定了250t碳,其中约70%通过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方式进入土壤碳库,约30%进入木质林产品碳库;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生长的大部分时间是一个碳的吸收汇,而在森林采伐时成为暂时的排放源,从长时间尺度上看,每公顷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每年大约固定0.3 t左右的碳。该研究结果表明了木质林产品碳库在人工林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人工林的碳循环过程和碳汇能力。 贾彦龙 李倩茹 许中旗 桑卫国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碳循环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杨桦次生林的土壤养分差异 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土层的速效钾及全钾含量均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2)在各种养分的垂直分布上,2种林型的有机质、氮、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全钾及全磷下降趋势不明显,或只有较小下降幅度;同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有效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总体上,从2种林型3个年龄段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营造并未导致土壤出现明显的衰退。 李晓莎 李倩茹 许中旗 贾彦龙 庞瑞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