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习艺

作品数:101 被引量:21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5篇细胞
  • 32篇蛋白
  • 22篇蛋白质
  • 20篇白质
  • 19篇蛋白质组
  • 14篇氢醌
  • 12篇营养
  • 11篇电泳
  • 9篇蛋白磷酸酶
  • 9篇蛋白磷酸酶2...
  • 9篇蛋白质组学
  • 9篇三氯乙烯
  • 9篇酸酶
  • 9篇磷酸酶
  • 9篇L-02肝细...
  • 8篇亚基
  • 7篇基因
  • 6篇低剂量
  • 6篇营养与食品卫...
  • 6篇营养与食品卫...

机构

  • 7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6篇深圳市疾病预...
  • 9篇中山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广西中烟工业...
  • 1篇南宁海关技术...

作者

  • 99篇李习艺
  • 37篇唐深
  • 27篇黄海燕
  • 26篇庄志雄
  • 23篇郭松超
  • 22篇刘建军
  • 20篇肖德强
  • 15篇陆彩玲
  • 14篇鲁力
  • 13篇卫秦芝
  • 12篇杨晓华
  • 10篇袁建辉
  • 9篇孙斌
  • 7篇曾高峰
  • 6篇阳帆
  • 5篇郑艳燕
  • 4篇郭承湘
  • 4篇韦潇湘
  • 4篇赵锦
  • 4篇陈长艳

传媒

  • 1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毒理学杂志
  • 6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科教导刊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营养学报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鼩原代耳缘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旨在建立树鼩耳缘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树鼩耳缘成纤维细胞(TSEF)的分离培养,将获得的细胞利用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免疫荧光鉴定,RT-qPCR法检测Vimenti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检测TSEF的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和第5代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结果: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出树鼩的耳缘成纤维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代细胞呈现出长梭形、多触角、鱼群状等形态;细胞免疫荧光Vimentin呈现强阳性;TSEFVimen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小鼠3T3 Swiss albino细胞Vimen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该细胞形态呈典型的长梭形或星形,细胞质染为淡紫色,细胞核着深紫色,为规则的卵圆形;检测原代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增殖曲线呈典型的S形,且第2至第3天是细胞的最佳增殖期。第3代和第5代细胞在G0/G1期所占的比例没有明显地改变(P>0.05),且处于G0/G1期的细胞占主导地位;两代细胞的凋亡率较低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可成功提取TSEF,且细胞在第3至第5代内生长状况良好,可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等科学研究活动。
冯梅罗秋妮郑思聪彭碧燕孙俊铭张名媛粟小平欧阳轶强李习艺
关键词:树鼩体细胞核移植波形蛋白细胞增殖
绿原酸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绿原酸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绿原酸对植物凝集素(PHA)刺激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PHA组、PHA+绿原酸50μg/mL组、PHA+绿原酸100μg/m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因子IL-4、IL-13及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水平;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PHA组刺激后T细胞明显增殖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和Th1相关因子IFN-γ、TNF-α、T-be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相关因子IL-4、IL-13的表达上升(P>0.05),GATA-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PHA组比较,PHA+绿原酸50μg/mL组、PHA+绿原酸100μg/mL组处理后T细胞增殖、转化率和Ki-67、IFN-γ和T-be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IL-13、GATA-3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胞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绿原酸可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并可能通过下调ROS水平、抑制Th1因子的表达促进Th2分化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袁江浪蓝利孔星星陈成英蓝春花王新航刘彧冰李菡陆彩玲李习艺唐深
关键词:绿原酸TH1/TH2分化免疫调节
绿原酸抑制糖酵解及脂肪酸代谢调控M1型巨噬细胞极化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并初步探索糖酵解及脂肪酸代谢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处理24 h极化为M0型巨噬细胞;M1型极化组:经10 ng/ml LPS和20 ng/ml IFN-γ刺激48 h,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绿原酸处理组:M1型巨噬细胞极化诱导开始时,分别加入50μg/ml、100μg/ml绿原酸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极化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IL-6、TNF-α、环加氧酶2(COX-2)、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微量法试剂盒检测糖酵解相关酶——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M0极化为M1时,细胞伪足增多,呈梭形或不规则形,M1型极化相关基因IL-6、TNF-α、COX-2、CXCL-10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K、PK、LDH活性增加;50μg/ml绿原酸处理组梭形细胞和伪足明显减少,其极化相关基因IL-6、TNF-α、COX-2、CXCL-10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PPAR-γ、SREBP-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HK、PK、LDH的活性下降,100μg/ml绿原酸处理较50μg/ml作用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原酸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糖酵解和脂肪酸代谢途径,下调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调控M1型巨噬细胞炎症极化。
蓝春花孟玲陈成英蓝利王新航常升搏小吉陆彩玲李习艺唐深
关键词:绿原酸糖酵解脂肪酸代谢极化
体外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锰、甲硫氨酸及叶酸敏感性差异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种属来源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即SK-N-SH、N2a细胞对微量营养素(锰、甲硫氨酸及叶酸)敏感性的差异。方法以0、0.125、0.5、1.0、2.0、4.0、6.0、8.0及10.0mmol/L MnCl_2·4H_2O分别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24 h,采用Alamar Blue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不同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halfinhibitconcentration,IC50);0、10、15、20mg/L甲硫氨酸及0、4、8、32mg/L叶酸分别处理SK-N-SH、N2a细胞24h及1-7d,采用Alamar Blue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0mmol/LMnCl_2·4H_2O处理的SK-N-SH、N2a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且0.5~10.0 mmol/L MnCl_2·4H_2O处理SK-N-SH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N2a细胞组(均P<0.05);锰对SK-N-SH及N2a细胞的IC50分别为1.0、2.9mmol/L。与对照组比较,10~20mg/L甲硫氨酸处理SK-N-SH、N2a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且N2a细胞活性较SK-N-SH细胞高(P<0.05)。叶酸有利于细胞增殖,但两种神经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MnCl2均可引起SK-N-SH、N2a细胞损伤,且SK-N-SH细胞对锰敏感性更高于N2a细胞;甲硫氨酸可以促进SK-N-SH、N2a神经细胞活性及增殖,且N2a细胞活性及增殖作用明显高于SK-N-SH细胞;叶酸对这两株细胞均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但不同细胞应答无差异。[营养学报,2019,41(1):68-73]
蔡海青徐怡璐肖德强唐深李习艺陆彩玲
关键词:甲硫氨酸叶酸
苯的代谢产物氢醌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诱导TNF-α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研究苯的代谢产物氢醌(HQ)对HL-60细胞TNF-α产生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通过氧化还原调节来实现。方法:HL-60细胞用不同浓度HQ刺激24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结果:5μmol/LHQ即可诱导GSH水平增高,抑制HL-60细胞增殖,但对GSH/GSSG比例,TNF-α表达及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50、100μmol/LHQ可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GSH/GSSG比例下降,TNF-α表达增高,显著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拮抗HQ诱导的TNF-α表达、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结论:HQ可通过改变HL-60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诱导TNF-α表达,导致细胞凋亡。
唐深李习艺陆彩玲曾晓春肖庆黄海燕杨淋清
关键词:TNF-ΑHL-60
锰铅镉复合暴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索重金属复合暴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将SK-N-SH细胞分别暴露于空白培养基(对照)和氯化锰(125、250、500、750、1000、1500、2000、4000、6000μmol/L),乙酸铅(500、750、1000、1500、2000、2500、3000μmol/L),氯化镉(5、10、15、20、30、40、60、80μmol/L)单一及二元、三元复合溶液24、48、96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锰、铅、镉的药物抑制浓度(IC)。其中,二元、三元复合溶液的浓度均为相应金属IC10、IC20、IC30、IC50的等毒效应比混合,分别用毒性单位法、混合毒性指数法对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锰、铅、镉单独染毒不同时间SK-N-SH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除500μmol/L铅染毒24、96 h组和5μmol/L镉染毒24、48 h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锰、铅、镉单独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SK-N-SH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三种金属对SK-N-SH的细胞急性毒性依次为镉(IC50:38.728μmol/L)>锰(IC50:442.739μmol/L)>铅(IC50:1624.850μmol/L)。同一金属不同染毒时间的IC50排序均为96 h<48 h<24 h。锰和镉复合暴露对SK-N-SH细胞的联合毒性在24 h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在48 h均表现为协同作用;96 h在毒效应为IC10、IC20时均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在IC30、IC50时均表现为协同作用。镉和铅对SK-N-SH细胞的联合毒性在24 h毒效应为IC10、IC20、IC30时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在IC50时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在48 h毒效应为IC10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在IC20、IC30、IC50时均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在96 h时均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铅和锰对SK-N-SH细胞的联合毒性在24、96 h毒效应为IC50时分别表现为简单相加、协同作用,其余均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锰、铅、镉对SK-N-SH细胞的联合作用在24、96 h时均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48 h时在IC10、IC20、IC30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在IC50时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结论�
徐怡璐吴彬石倩倩韦兰成敖青青孟玲韦雪静李习艺唐深王新航陆彩玲
关键词:联合毒性效应神经毒性SK-N-SH细胞
基于积件的医学营养学多媒体课件体系建设
2007年
李习艺鲁力肖德强曾高峰郭松超
关键词:医学营养学多媒体课件积件多媒体著作工具积件组合平台微教学单元
“两性一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高质量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中的探索。在课程建设中,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采用导读-讨论-总结式模块化学习方式,利用已有的优质网络资源及自行开发的虚拟仿真线上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有机联系起来。该课程体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及探究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李习艺陆彩玲农清清邹云锋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PP2Ac去甲基化在BaP诱导HBE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去甲基化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恶性转化中的变化及可能作用。方法用40μmol/L BaP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每周一次,共15周,构建BaP诱导的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采用软琼脂试验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恶性转化是否构建成功,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比较恶性转化细胞和同期对照组细胞中PP2Ac去甲基化及其调节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软琼脂试验和裸鼠成瘤试验结果显示,经BaP处理后的细胞能在软琼脂中形成细胞集落,接种BaP诱导转化细胞的裸鼠可见肿块,说明恶性转化成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发现,经BaP诱导恶性转化的HBE细胞和经100μmol/L BaP单次刺激24 h的HBE细胞与正常HBE细胞相比,总PP2Ac表达均无差异,亮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1(LCMT1)表达均明显下降,蛋白磷酸酶甲基酯酶1(PME-1)和PP2Ac去甲基化(Dem-PP2Ac)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2Ac去甲基化在BaP诱导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作用,可能通过增强PP2Ac去甲基化促进BaP致肺癌发生。
敖青青韦雪静王新航梁紫微李韵晴张宁陈慕婷陆彩玲唐深黄海燕李习艺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白脂素包涵体表达纯化及其功能评价
2020年
目的构建白脂素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及纯化重组白脂素蛋白,并初步探索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白脂素作用机制及其生理病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白脂素BL21菌株,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梯度尿素复性,亲和层析纯化及去内毒素处理得到可用于细胞和动物实验的重组白脂素。采用血糖仪检测重组白脂素腹腔注射后C57小鼠血糖变化情况。Alamar Blue检测重组白脂素作用24 h对MIHA细胞活性的影响;重组白脂素刺激MIHA细胞24 h,用蒽酮法检测糖原含量。结果在37℃,A600 nm=0.8,IPTG终浓度为1 mmol/L诱导4 h目的蛋白表达效果较好。通过纯化和去内毒素处理,重组白脂素纯度大于95%,内毒素含量小于1 EU/mg,可以用于动物与细胞实验。腹腔注射重组白脂素60 min后C57小鼠血糖升高至峰值(重组白脂素组vs对照组P=0.021),120 min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组白脂素组vs对照组P=0.03)。重组白脂素刺激MIHA细胞24 h,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检测糖原发现,不同浓度白脂素组糖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3,P2=0.036,P3=0.011)。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及纯化了白脂素蛋白,该方法纯化后的白脂素具有降低MIHA细胞糖原含量及升高小鼠血糖的作用,这为白脂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韦雪静敖青青孟玲徐怡璐陆彩玲陆彩玲唐深李习艺
关键词:包涵体糖原分解血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