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以原水中常见蓝绿藻及其胞外分泌物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概述了目前净水工艺除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以及藻类及其胞外分泌物对净水工艺的影响,指出应特别关注胞外分泌物在净水处理中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及去除方法,采用组合工艺优化处理效果。
- 王娜葛飞吴秀珍朱润良朱门君
- 关键词:胞外分泌物净水工艺消毒副产物
- 应用多元线性溶剂化能关系研究有机膨润土的吸附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制备的有机膨润土为代表,设置有机膨润土中CTMAB的负载量为1.0倍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测试了其吸附酚类、胺类、硝基类等25种有机物的有机碳标化的吸附系数(Koc)值.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物的多元线性溶剂化能关系(LSER)模型,以明确各种作用因素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性能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物的多元LSER模型为:logKoc=1.886E-0.625S+0.525A-2.223B+2.332V+0.427,表明在该有机膨润土-水吸附体系中,过剩摩尔折射率(E)、氢键酸(A)和生成孔穴(V)作用对有机物在有机膨润土上的吸附为正贡献,而偶极(S)和氢键碱(B)作用为负贡献,这与土壤有机质-水吸附体系中各作用项的贡献相同,说明有机膨润土与土壤有机质有相似的吸附特征.以上5种作用对有机膨润土吸附25种有机物的贡献分别为:e×E(43%~93%),s×S(-48%~-13%),a×A(0~24%),b×B(-75%~-11%),v×V(62%~115%),其中,生成孔穴作用对吸附过程起主导作用.
- 陈望香朱润良葛飞王通朱门君刘汉阳夏燕湘
- 关键词:CTMAB有机膨润土有机物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抑制小球藻生长的生理机制初探
- <正>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抑藻效应,通过营养元素吸收、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和亚显微结构的测定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TAC浓度在0.1...
- 许银葛飞朱门君喻方琴王娜
- 关键词:小球藻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亚显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CTAC/Flu复合污染体系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制
- 杨良葛飞喻方琴许银朱润良朱门君
- 关键词:荧蒽小球藻复合污染
-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13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CS,烷基链长度CL=8~18)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3种QACS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96h-EC50分别在0.108~9.472mg·L-1和0.085~12.188mg·L-1之间;且随着烷基链长度CL的增加,取代基相同的QACS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逐渐增大。抛物线模型较线性方程能更好地拟合QACS的急性毒性参数lg(1/EC50)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以及与烷基链长度CL之间的关系,且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拟合趋势相同,可为预测类似化合物对淡水藻的急性毒性提供参考。
- 喻方琴葛飞朱门君梁志杰刘燕
- 关键词:淡水藻急性毒性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抑制小球藻生长的生理机制初探
- 本文以普通小球藻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抑藻效应,通过营养元素吸收、Zeta电位、酸性磷酸酶和亚显微结构的测定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TAC浓度在0.1~...
- 许银葛飞朱门君喻方琴王娜
- 关键词:小球藻酸性磷酸酶亚显微结构生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小球藻的毒性及QSAR研究
-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乳化剂、织物软化剂、消毒剂、杀虫剂、腐蚀抑制剂和个人护理产品,使用后作为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进入环境中。作为是一类毒性较大的有机污染物,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国...
- 朱门君
- 关键词:水生生物QSARDFTPLS
- 文献传递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荧蒽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L),CTAC与Flu的联合毒性由协同效应(0~22.50μg/L)转为拮抗效应(22.50~100.84μg/L).当Flu浓度为1.13μg/L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RI=2.01),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抑制率从37.5%增加至80.9%;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分别从0.27mg和9.18μg降至0.09mg和2.14μg;藻细胞Zeta电位从-10.0mV提高至-8.3mV;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从5.00mg/L和80.65μg/mg降为2.57mg/L和50.36μg/mg.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TAC与Flu复合污染体系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降低了藻细胞体内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 杨良葛飞喻方琴许银朱润良朱门君王静
- 关键词:荧蒽小球藻联合毒性
- CTAC/Flu复合污染体系抑制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及作用机制
- <正>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复合污染体系的抑藻效应,通过营养元素吸
- 杨良葛飞喻方琴许银朱润良朱门君
- 关键词:荧蒽小球藻复合污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