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田田

作品数:130 被引量:687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3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当归
  • 16篇麻黄
  • 15篇针刺
  • 13篇中麻黄
  • 12篇关节炎
  • 11篇栽培
  • 11篇类风湿
  • 11篇风湿
  • 10篇野生
  • 10篇秦艽
  • 7篇分子标记
  • 7篇ISSR
  • 6篇药材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性关节炎
  • 5篇诱发电位
  • 5篇针灸
  • 5篇中药
  • 4篇药用

机构

  • 129篇甘肃中医药大...
  • 7篇定西市农业科...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甘肃省中医院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0篇朱田田
  • 65篇晋玲
  • 32篇严兴科
  • 25篇马晓辉
  • 21篇杜弢
  • 21篇马重兵
  • 20篇陈红刚
  • 20篇林丽
  • 20篇赵中亭
  • 14篇王艳
  • 12篇张延红
  • 12篇崔治家
  • 11篇刘安国
  • 9篇张裴斯
  • 9篇张弦飞
  • 9篇董莉莉
  • 9篇杨燕梅
  • 7篇王军燕
  • 7篇曾翠云
  • 7篇王惠珍

传媒

  • 12篇中兽医医药杂...
  • 9篇中国中医药信...
  • 9篇中药材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中草药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甘肃中医学院...
  • 3篇针刺研究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1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6篇2017
  • 18篇2016
  • 10篇2015
  • 15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甲乙经》腧穴研究概况
整理近20年《针灸甲乙经》腧穴相关研究文献,从腧穴数量的研究、排列顺序的研究、处方配穴研究、临床疾病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
邢家铭严兴科赵中亭盛雪燕马重兵朱田田韩雅迪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处方配穴
基于自噬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活性成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研究表明RA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噬关系密切相关。自噬是细胞处于饥饿或受到刺激后,经胞内信号转导,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大分子物质引发的程序性生物学过程。RA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服用周期长,费用昂贵且伴有不良反应,而中药及其活性物质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有一定优势,其药理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该文对近年中药活性物质经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发挥治疗作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线粒体通路及其他途径,并强调活性物质经信号通路改变自噬状态干预RA的重要性,为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作为临床抗RA药物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陈家涟朱田田杨东宇赵中亭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噬活性成分信号通路
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利用
2020年
本项目针对甘肃省中藏药资源的濒危现状,尤其是制约中藏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键问题,将资源区划、遗传分析、质量评价、人工抚育、示范应用相结合,系统开展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等6种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构建了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及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系统完成了麻黄、秦艽、铁棒锤的资源调查,制定其生态适宜性区划;基于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麻黄和秦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将药效成分与遗传分化进行关联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等技术构建了麻黄、秦艽等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秦艽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集成了组织培养和种子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解决了秦艽、独一味野生资源驯化抚育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抗冻性差、种质保存周期短等系列瓶颈问题.该项目技术成果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甘肃省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及人工驯化技术水平、提高贫困地区药农经济收入、增加中藏药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晋玲朱田田林丽蔡子平陈红刚吴平安杨燕梅马晓辉王艳崔治家何微微卢有媛
关键词:珍稀濒危可持续利用
基于ISSR的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1个居群的栽培当归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
朱田田晋玲张裴斯杜弢李应东
关键词:当归亲缘关系
甘肃省麻黄属野生种质资源及保护利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黄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为麻黄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馆标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麻黄属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麻黄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查实甘肃产麻黄属植物7种,订正了文献中常出现的异名,并绘制了甘肃省麻黄属植物分布图;市售本地麻黄多为中麻黄,偶见收购膜果麻黄,民间使用各种均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规范野生麻黄采收方法,积极开展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种质收集和筛选,做好麻黄种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引导。
崔治家晋玲朱田田马毅王振恒廉永善
关键词:麻黄属野生资源
激痛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激痛点(TrPs)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ST)的疗效,并探讨TrPs针刺灭活与耳鸣缓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S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TrPs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耳鸣严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比较针刺前后TrPs结节面积、压痛程度变化,并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TrPs局部红外热谱进行温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6.67%(26/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患者治疗前后TrPs结节面积、压痛及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rPs压痛差值、温度差值与耳鸣严重程度积分差值均呈正相关(P<0.01),而TrPs面积差值与耳鸣严重程度积分差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rPs联合穴位针刺治疗ST疗效显著。TrPs的灭活程度与耳鸣症状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可将TrPs的压痛、温度指标用于ST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
朱田田马重兵盛雪燕严兴科
关键词:穴位针刺主观性耳鸣
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年~2014年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 Med)中关于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的临床文献,纳入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与单纯物理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按照循证医学(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根据改良后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分,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363例病例。Meta分析显示胞二磷胆碱治疗弱视与临床其他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4.22,95%可信区间(3.26,5.47),Z=10.96,P〈0.000 01]。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的总有效率优于物理疗法,所以可以初步认为,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有效。但鉴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且文献发表偏倚的存在,尚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效果。
邢家铭盛雪燕马重兵朱田田韩雅迪赵中亭严兴科
关键词:胞二磷胆碱弱视META分析
球针壳属一中国新记录种被引量:2
2016年
摘要:报道了寄生于茄科中国枸杞(Lyciumchinense Mill.)的球针壳属中国新记录种——丘布特球针壳(Phyllactinia chubutiana),其闭囊壳黑褐色,扁球形;附属丝8~10根,生于闭囊壳的赤道区,长度是闭囊壳的1~2倍,具球根状基部,顶部稍尖;子囊13—18个。每个子囊内有2个子囊孢子,卵圆形。无性态为Ovulariopsis insolita,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圆柱形;分生孢子单生,顶部无乳突,圆柱形,孢子萌发时形成粗的芽管并且顶端稍膨大;附着胞乳头状突起,具分叉或不规则状分支。标本保存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植物保护标本室(HTCM111022)。
王艳曾翠云陈红刚朱田田
关键词:新记录种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分子生药学》教学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从《分子生药学》的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该门课程走向成熟。
朱田田晋玲林丽杜弢孙少伯
关键词:分子生药学本科专业教学探讨
党参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16年
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鉴定,同时利用植物病理学常规培养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并利用rDNA-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形态特征与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相似,分生孢子器球形、近球形,大小为53.8~76.6μm×40.3~62.7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1~4个隔膜,大小为15.3~38.8μm×0.9~1.2μm。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引起党参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党参壳针孢。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30、5~35、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20℃;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连续黑暗有利于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才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7.0~7.5,最适pH分别为4.5、7.0和7.5;党参根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党参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王艳曾翠云陈红刚朱田田陈秀蓉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RDNA-ITS生物学特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