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琳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甲状腺
  • 2篇育龄妇女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突变
  • 2篇侵袭性
  • 2篇列线图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特征
  • 2篇基因突变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妇女
  • 2篇超声
  • 1篇胆碱受体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潘

机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朱琳
  • 1篇郝晓刚
  • 1篇靳小红
  • 1篇严继萍
  • 1篇王文泽
  • 1篇罗铭忠
  • 1篇赵荣瑞
  • 1篇王金萍
  • 1篇郝小刚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09
  • 1篇1998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山西省介休市农村育龄妇女避孕失败及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介休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不同避孕节育措施失败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指导在知情选择的前提下开展避孕节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介休市所有已婚农村育龄妇女于2002—2005年采取输卵管结扎术、宫内节育器、避孕药具3种避孕措施的避孕失败、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采取避孕药具、放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3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失败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6,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种避孕方法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83.63,P<0.01),避孕失败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以输卵管结扎术组为最低。在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等不同地点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05)。结论输卵管结扎术较宫内节育器、避孕药具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
樊金荣张元明武玲梅赵艳霞罗铭忠朱琳郝小刚
关键词:妇女避孕避孕失败
Ⅰ.外周循环各血管床多巴胺受体的类型及其机能特征的研究 Ⅱ.豚鼠心房和心室肌M<,2>胆碱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朱琳
基于临床、超声及基因特征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超声及基因特征的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所示病灶侵及甲状腺被膜和/或发生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侵袭组(n=130)及非侵袭组(n=77);对比2组临床、超声及基因特征,筛选PTC侵袭性的危险因素,并以之建立列线图模型,观察其预测PTC侵袭性风险的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结节最大径、与被膜直线距离、微钙化、数目和分布,以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节最大径>1 cm[OR=2.540,95%CI(1.341,4.810),P=0.004]、微钙化[OR=2.276,95%CI(1.203,4.308),P=0.011]、双侧叶多灶[OR=3.414,95%CI(1.578,7.385),P=0.002]及突变型BRAF V600E[OR=2.663,95%CI(1.147,6.182),P=0.023]为PTC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PTC侵袭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79,0.815)]。结论以基于结节最大径、微钙化、数目和分布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列线图预测PTC侵袭性具有一定价值。
朱琳严继萍王金萍刘莎
关键词:列线图BRAF基因突变
2006-2007年中国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2006-2007年我国5个地区(11个省市)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完善我国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基础资料,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朱琳
关键词: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疾病监测
文献传递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dopamine HCl on dopamine agonist-induced cAMP production in rat renal cortex
1998年
目的:观察长期给予盐酸多巴胺对大鼠肾皮质多巴胺受体亚型所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放免分析法测定cAMP含量,作为反映多巴胺受体功能的指标.结果:长期给予盐酸多巴胺可显著减少肾皮质由非诺多泮引起的cAMP增加的量和在Sch23390存在下由PBDA引起的cAMP降低的量,但其变量百分比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Sch23390可阻断由非诺多泮和PBDA引起的cAMP的增加,而多潘立酮可阻断在Sch23390存在下由PBDA引起的cAMP的降低.结论:长期应用多巴胺可使大鼠肾皮质的DA1和DA2受体均发生明显的“下调”,但余留受体的反应性不变.
赵荣瑞靳小红朱琳王文泽
关键词:肾皮质CAMP
基于临床、超声及基因特征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临床、超声特征及BRAFV600E基因的列线图模型,以评估PTC侵袭性风险,为临床、超声医师及患者在诊断、治疗及预后...
朱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列线图超声特征
山西省介休市风疹筛查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育龄妇女和儿童风疹的自然感染率,调查育龄妇女对风疹认知、态度、行为,为山西省实施风疹的疫苗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08年1月~6月在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健康检查,未接种过风疹疫苗的育龄妇女和学龄前儿童的血清,进行IgM与IgG抗体检测,对来该中心接受优生知识培训的育龄妇女进行风疹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育龄妇女IgG阳性率为69·1%,IgM阳性率为0·34%;儿童IgG阳性率为72·3%,IgM阳性率为0·99%。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对象中96·3%认为孕妇感染风疹会对胎儿造成危害,86·2%认为孕妇不能接种疫苗,愿意免费接种风疹疫苗的占76·4%,若感染了风疹会采纳医生建议引产的占86·5%,产前接受过风疹感染相关检查的占1·6%,接种过风疹疫苗的占5·7%。妇女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都会对风疹的认知、态度、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育龄妇女经过宣传教育,对有关风疹的认知、态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行为上还存在不足,应加强行为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赵承珍蒋木勤罗铭忠樊金荣张元明张树功王珍娜朱琳郝晓刚
关键词:风疹育龄妇女IGG抗体
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多参数权重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多参数权重法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75个甲状腺结节),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138例(恶性结节103个,良性结节42个)和验证组30例(恶性结节22个,良性结节8个),分析建模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及SWE检查结果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每个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并对其进行赋分,获得每个结节的积分,建立基于常规超声和SWE多参数权重积分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鉴别建模组和验证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建模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纵横比≥1、实性成分、点状强回声占比及杨氏模量最大值、平均值(Emax、E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建模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纵横比≥1、实性成分、点状强回声及Emax≥38.3 kPa(OR=11.2、9.4、8.5、1.5,均P<0.05)。依据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建立基于常规超声和SWE多参数权重积分的预测模型,以积分7.5分为截断值,其鉴别建模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可信区间:0.850~0.961),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90.5%,准确率为88.0%;鉴别验证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可信区间:0.808~0.985),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7.0%。结论常规超声联合SWE多参数权重法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较好价值。
李子凤王金萍朱琳张昌峰刘莎严继萍
关键词: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