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澄漪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逐瘀
  • 2篇逐瘀汤
  • 2篇子宫
  • 2篇膈下逐瘀汤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杏仁
  • 1篇性子宫出血
  • 1篇益气
  • 1篇益气化瘀
  • 1篇益气化瘀法
  • 1篇月经
  • 1篇月经周期
  • 1篇孕激素
  • 1篇孕激素受体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朱澄漪
  • 2篇郁金芬
  • 2篇温玲
  • 1篇莫蕙
  • 1篇蒋志涛
  • 1篇王彩红
  • 1篇张建亚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消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及对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消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研究其对大鼠模型子宫肌瘤的影响,从而探讨消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部分:选取4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消瘤颗粒一个疗程,观察且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
朱澄漪
关键词:子宫肌瘤消瘤颗粒动物模型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排卵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周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周期延迟率为5.0%,对照组月经周期延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疗效。
王彩红朱澄漪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期二至地黄汤月经周期
益气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益气化瘀法在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妇科疾病多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故从古至今众多医家都特别青睐益气化瘀法,总结益气化瘀法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药物流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为本法的运用提供事实依据。
朱澄漪莫蕙
关键词:益气化瘀法妇科疾病崩漏痛经
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TLR4/NF-κB信号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TLR4/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未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膈下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苯酚胶浆法复制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各组灌胃给药3周。血液流变仪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不同切变率的情况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升高(P<0.01),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升高(P<0.01),增加子宫炎细胞浸润,促进大鼠子宫TLR4及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及TLR4及NF-κB mRNA的表达。膈下逐瘀汤降低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P<0.01);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P<0.01);抑制大鼠子宫内的炎症,改善大鼠子宫的病理组织学变化(P<0.01);降低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中TLR4及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P<0.05,P<0.01)及TLR4、NF-κB mRNA(P<0.05,P<0.01)的表达。结论膈下逐瘀汤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降低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血瘀症状。
姚春娣朱澄漪温玲郁金芬蒋志涛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慢性盆腔炎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6种成分含量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2.1 mm×50 mm, 3.5 μm),流动相为甲醇-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检测离子对 m/z分别为525.0→449.1;137.1→55.1;403.0→373.0;167.2→149.4;456.5→323.3;191.1→91.1。 结果: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含量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000 2~0.012 8、0.000 8~0.051 2、0.000 1~0.006 4、0.000 2~0.012 8、0.000 6~0.038 4、0.000 1~0.006 4 ng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 3、0.997 5、0.999 6、0.992 6、0.995 5、0.999 1)。加样回收率在98.00%~105.30%范围内, RSD均低于2.47%。 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膈下逐瘀汤中芍药苷、川芎嗪、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及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姚春娣郁金芬温玲张建亚朱澄漪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串联质谱法川陈皮素丹皮酚苦杏仁苷藁本内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