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生物反馈
  • 3篇生物反馈治疗
  • 3篇躯体
  • 3篇躯体形式障碍
  • 2篇心理护理
  • 2篇康复
  • 2篇老年
  • 2篇护理
  • 2篇患者康复
  • 2篇焦虑
  • 2篇干预
  • 2篇大脑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血红蛋白
  • 1篇医保
  • 1篇医保管理

机构

  • 9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朱晓晶
  • 4篇林学英
  • 3篇韩秀蕴
  • 2篇邓爱姣
  • 2篇刘书芳
  • 2篇于翠英
  • 1篇崔文波
  • 1篇杨宗玲
  • 1篇张晓蕾
  • 1篇杜建娥
  • 1篇赵霞
  • 1篇朱明哲

传媒

  • 6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在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在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老年躯体形式障碍156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心理护理)和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每组各78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8周末SCL-90测评情况、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8周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估评分情况在第4、8周末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改善人际敏感、敌对、偏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韩秀蕴林学英朱晓晶杨宗玲
关键词:心理护理
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现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调查我院内分泌门诊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门诊204年5月~10月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以HbA1C<7%为血糖控制达标,了解其HbA1C控制现状。结果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582例,其中男338例,女244例, HbA1C达标率为30.2%。结论我院门诊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30.2%。
赵霞邓爱姣朱晓晶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12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对照组接受心理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10 d为1个疗程,连续做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20 d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研究组生物反馈治疗后,SAS、SD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朱晓晶韩秀蕴崔文波林学英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生物反馈治疗疗效
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
2013年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心理护理两种方法对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院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单纯心理护理)和研究组(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应用SCL-90对两组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SCL-90项目因子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是一种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林学英朱晓晶于翠英韩秀蕴
关键词:心理护理
父母短期教育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父母接受短期教育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影响。方法 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得分≥48分(≥48分者认为有焦虑情绪)的49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家长进行6次关于儿童焦虑管理的集体教育课程,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焦虑量表再次进行测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最终完成整个观察研究的干预组有21例,对照组22例。3个月后,干预组仍≥48分的儿童比率低于对照组(62%vs 91%,P<0.05);6个月后,干预组焦虑量表得分仍≥48分的儿童比率亦低于对照组(52%vs 82%,P<0.05)。3个月后干预组焦虑量表平均得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12 vs 81±12,P<0.01);6个月时复测,两组焦虑量表得分均较前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3 vs 78±13,P<0.01)。结论早期对父母进行短期教育干预可有效缓解学龄前儿童的焦虑,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朱明哲朱晓晶杜建娥张晓蕾
关键词:焦虑教育干预学龄前儿童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对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通过体检调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为防治及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4人完整资料,根据是否患有NAFLD,将患者分为病例组295例与对照组709例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两部分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等一般特征及NAFLD临床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BMI、收缩压、舒张压、PBG、TG、TC、ALT与UA水平。结果 在1004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NAFLD 295人,其发生率为29.38%。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BMI、收缩压、舒张压、PBG、TG、TC、ALT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AFLD为应变量,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危险因素依次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BMI、舒张压、ALT、年龄和男性。结论 烟台地区NAFLD患病率较高,高脂血症、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丙氨酸转氨酶、年龄、男性等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合理控制体重,适当锻炼,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控制,可积极预防NAFLD的发生。
刘书芳朱晓晶于翠英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体检
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潜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潜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使用言语词汇测验、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54例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学习潜能评估、智力、社会功能、临床症状的评估,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学习潜能与其社会功能存在高度相关(r=0.830,P<0.01),与智力(r=0.433,P<0.05)和受教育程度(r=0.512,P<0.01)存在中度相关。按照学习潜能大小分组后,发现高学习潜能组的认知功能相对较好,其社会适应能力表现较低学习潜能和无学习潜能组优秀。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潜能与其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学习潜能越大,社会功能就越好。学习潜能大小能够较好的反应患者的适应能力。
朱晓晶林学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情绪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疗效。方法选择ACS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116例,序号法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8),入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正常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4个月后两组ACS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ACS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无意外死亡病例。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合并有焦虑、抑郁症状的ACS患者更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朱晓晶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抑郁
总额预付下定点医院加强医保管理实践探索
2014年
定点医院不仅是参保人员获取基本医疗服务和实现基本医疗消费的主体,又是直接控制医疗费用的载体,还是具体与参保人员接触、沟通、落实医保政策的场所。定点医院成为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总额预付下如何加强医保管理与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控制医保费用的关键所在。
刘书芳邓爱姣朱晓晶
关键词:医保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