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冰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星状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1
  • 1篇血管形成
  • 1篇生成素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形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肝细胞
  • 1篇肝细胞癌
  • 1篇肝星状细胞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林楠
  • 1篇许瑞云
  • 1篇朱冰
  • 1篇卢逸

传媒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细胞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活化态肝星状细胞(aHSC)调控肝细胞癌(肝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组织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2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54岁。分别取肝癌组织(肝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同时选取21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血管生成素(Ang)-1、分化群(CD)3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ng-1表达水平。肝癌组织SMA高表达为aHSC的标志。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癌组、癌旁组和对照组SMA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4.56±0.64)×10^4、(2.71±0.37)×10^4、(2.25±0.48)×10^4,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7.09,7.42;P〈0.05)。3组Ang-1光密度值分别为(3.11±0.27)×10^5、(2.28±0.20)×10^5、(1.26±0.15)×10^5,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00,3.14;P〈0.05)。3组Ang-1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4.33±1.17、1.62±0.33、1.60±0.38,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2.71,2.74;P〈0.05)。3组CD34光密度值分别为(18.30±0.36)×103、(5.75±1.17)×103、(2.75±0.72)×103,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21,3.36;P〈0.05)。SMA与Ang-1、CD34,Ang-1与CD34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2,0.449,0.582;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SMA、Ang-1、CD34呈高表达,且三者密切相关。肝癌组织中存在SMA标记的aHSC,aHSC可能通过分泌Ang-1促进肝癌微血管形成。
李龑杼林楠卢逸朱冰许瑞云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微血管肝星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