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梅毒
  • 2篇性病
  • 2篇性病门诊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固定
  • 2篇痒疹
  • 2篇生殖道
  • 2篇首诊患者
  • 2篇螺旋体
  • 2篇梅毒患者
  • 2篇梅毒螺旋体
  • 2篇泌尿
  • 2篇泌尿生殖
  • 2篇泌尿生殖道
  • 2篇节性
  • 2篇结节
  • 2篇结节性
  • 2篇结节性痒疹
  • 2篇雷公藤
  • 2篇雷公藤多甙

机构

  • 7篇北海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曾华
  • 7篇钟永军
  • 4篇陈镇
  • 4篇苏腾良
  • 4篇黄慧嫦
  • 4篇韦海鹏
  • 2篇张娟华
  • 1篇黄开云
  • 1篇陈国英
  • 1篇陈国英

传媒

  • 2篇右江医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防治对策探讨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情况及与梅毒分期的关系,探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本院皮肤科385例梅毒患者资料,统计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和形成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5例中有12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31...
钟永军李德宪苏腾良黄慧嫦曾华韦海鹏陈镇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
广西北海地区590例性病门诊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广西北海地区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检出情况,并对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效果进行探讨,为有效减少性传播疾病和对性传播疾病的有效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收集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首诊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检测结果,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在干预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90例患者总阳性检出率为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UU、CT和NG(包括混合感染)阳性标本占49.66%,TP阳性占1.02%,HIV占0.17%。3种病原体UU、CT和NG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3,P<0.01)。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8.67%,高于男性的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5,P<0.01)。支原体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支原体感染者较为敏感的首选治疗药物。UU和CT规范化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余病原发生情况下,有效率均达100%,表明积极首诊后,都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该地区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中,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3种检测病原体中所占比例最高,有必要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检查;女性在3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较男性更容易感染;根据药敏测试结果,建议北海地区支原体感染者应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治疗;规范化治疗在北海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钟永军韦海鹏陈镇陈国英张娟华苏腾良黄慧嫦曾华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85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85例早期梅毒患者资料,统计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和形成时间,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85例中有13例出现神经梅毒,占3.38%;110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57%,其中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分别为11.54%(6/52)、16.42%(11/67)、34.96%(93/266),有显著性差异。非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53.16%)与青霉素治疗(22.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血清固定后,部分病例在延长随访期内转阴、复发或发展为神经梅毒。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与梅毒分期及不规则治疗有关,其中早期潜伏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最高。判定血清固定后,应延长随访期1-2年。
钟永军李德宪苏腾良黄慧嫦曾华韦海鹏陈镇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
广西北海地区性病门诊590例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和TP、HI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检出情况,为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期间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及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对590名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CT和NG检测,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P抗体、HIV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0份(阳性检出率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阳性标本293份(占49.66%),TP阳性6例(占1.02%),HIV为1例(占0.17%)。三种病原体(UU、CT、NG)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275例(占46.61%),其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感染18例(占3.05%),其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1.86%、0.51%、0.34%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原体(UU、CT、NG)的单一感染检出率比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高(P<0.05)。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00%,高于男性的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三种病原体中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一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相比男性更容易感染。对泌尿生殖道症状首诊患者应同时进行多项病原体、血清TP抗体及HIV抗体检测,尽早实施规范化性病门诊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钟永军韦海鹏陈镇陈国英张娟华苏腾良黄慧嫦曾华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曲安奈德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
2014年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探讨优势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d,同时予以皮损内局部浸润注射适量曲安奈德,1次/3周;对照组31例给予口服地沙立度安片20mg,3次/d,同时予以皮损处涂抹卤米松乳膏,3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100%,痊愈26例,痊愈率81.25%;对照组31例患者有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77.42%,痊愈19例,痊愈率61.29%。两组病例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曾华钟永军
关键词:曲安奈德雷公藤多甙结节性痒疹顽固性疗效
亚抗菌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
2024年
目的:探讨亚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11月,选取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亚剂量(40 mg/d)多西环素片联合复合酸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100 mg/d)多西环素片联合复合酸治疗,C组给予患者常规剂量(100 mg/d)多西环素片,总疗程12周。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痤疮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12周后,各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皮损均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GAG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均低于C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6.67%,83.33%,86.67%,P<0.05),C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亚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亚剂量多西环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特别是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耐受度高,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曾华陈贞娟黄开云钟永军梁子芬
关键词:痤疮多西环素安全性
NB-UVB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NB-UVB(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d,同时联合NB-UVB照射,隔天1次;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的NB-UVB照射,隔天1次;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50.0%,总有效率73.6%。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结节性痒疹较单用NB-UVB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华钟永军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结节性痒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