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住院便秘患者采用生活指导、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同时定期随访,观察近期远期疗效。结果研究证实,通过解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排便功能训练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或治疗便秘。结论通过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FC患者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提高,需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训练,以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或减少便秘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曹霞宋巧伶冯艳苓王艳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护理干预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5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51枚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1例,予金属钛夹及止血药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 EMR治疗肠道息肉安全、有效。对行EMR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马伟艳曹霞冯艳苓
- 关键词:护理配合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肠道息肉EMR
- 内镜下小肠置管治疗胃术后胃瘫及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12例胃切除术后出现胃瘫及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予以内镜下置入小肠营养管并辅以肠内营养,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进行初步探索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12例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为75%,总置管成功率为91.67%,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内镜下小肠置管后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营养吸收,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
- 宋巧伶曹霞冯艳苓王艳
- 关键词:胃瘫吻合口狭窄护理
-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观察及护理
- 2007年
- 目的分析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改良牵引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将应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改良组40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插入三腔二囊管,胃气囊内注气250ml后,给予50%重力经滑轮牵引;改良组的牵引拉力减轻至25%。结果改良组三腔二囊管的牵引拉力减少后,患者近期止血成功率与常规组相似,但拔管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使患者易于接受。
- 曹霞王艳冯艳苓李薇马伟艳徐丽萍
- 关键词:三腔两囊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护理
- 早期胃癌序贯筛查的流行病学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评价流行病学研究的序贯筛选方法在早期胃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264份,填写问卷中的25项,每项根据程度记为0、1、2分。计分≤10分者停止研究;计分>10分者为低危险人群,进入实验室检测阶段。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指标,其中≥1项阳性者为可疑人群,进入胃镜、病理或X线钡餐等进一步检查。结果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计分>10分的710例,进行下一步研究,再根据问卷、血清学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710例筛查对象分为4组,仅问卷计分>10分的低危险人群组602例,占6498/10万;实验室检测1项阳性的可疑人群组82例,占885/10万;发现癌前病变者的高危险组20例,占216/10万;胃癌6例,占65/10万。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序贯筛选法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主要手段,适用于人群普查。
- 孙远杰柳燕鲍晓蕾刘志忠杨丽曹霞徐涛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内镜下5-FU化疗缓释粒子植入的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缓释5-氟尿嘧啶(5-FU)粒子植入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初步探索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进行的对症处理。结果术后10例患者5-氟尿嘧啶(5-FU)粒子植入成功率100%,术后肿瘤不同程度的缩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及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曹霞宋晓梅马伟艳冯艳苓
- 关键词:化疗粒子护理
-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血癌胚抗原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与血癌胚抗原(CEA)检测为主要方法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按易感因素将研究对象分组,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CEA、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依据问卷调查将6997例研究对象分为大肠癌低度危险组(n=4551)、可疑组(n=2085)、高度危险组(n=361)。3组iFOBT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共检出早期大肠癌6例,其中高度危险组5例,可疑组1例。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炎、正常组,结肠癌组iFOBT、CEA结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OBT可以作为早期大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iFOBT和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 赵燕颖秦国涛颜波群郎轶萱曹霞李祺孙远杰
- 关键词:大肠癌癌胚抗原
- 早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以免疫法测定便潜血为主要方法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便潜血、CEA、CA72-4、M-CSF)、肠镜及病理检查为主要手段,进行大肠癌的筛查。结果按问卷调查分值分为低度危险组(≤5分)...
- 孙远杰秦国涛曹霞李祺王阳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 孙远杰刘志忠徐丽萍王艳马伟艳王志军颜波群李薇曹霞杨丽
- 该项研究主要是对食道静脉曲张的EVS技术、EVL技术、联合EVL+EVS+EVL技术及胃底曲张静脉注射D-TH胶技术进行临床研究,找到门脉高压性出血最佳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技术疗效判定标准:活动出血控制标准:指在入院24...
- 关键词:
- 关键词:内镜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
- 2012年
- 目的总结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0例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中共切除息肉478枚,全部患者术中经过顺利。术后4周复查,6例电切部位形成浅表溃疡,表面附有白苔.其余电切部位肠黏膜光滑,无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关键。
- 宋晓梅马伟艳曹霞冯艳苓
-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资料电凝电切治疗高频电凝电切内镜直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