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 作品数:4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727631例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ISlweb of ...
- 李健吕海涛孙凌曹磊黄洁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因素
- Mini-CEX联合DOPS教学在儿科实习医生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DOPS)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实习的临床儿科方向实习医生100名,将100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最后一周进行mini-CEX和DOPS评估;试验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每周加入mini-CEX联合DOPS评估体系,实习结束时,考核mini-CEX+DOPS,同时完成理论、病历书写考核,同时分发带教教师满意程度调查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mini-CEX的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沟通技能,整体关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DO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教师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mini-CEX联合DOPS评价系统应在儿科实习中推广应用。
- 唐孕佳王波黎璇侯淼曹磊陈烨沈洁孙凌
- 关键词:儿科带教
-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初始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58例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122例,收集两组患儿初始IVIG治疗前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治疗前热程、口唇改变、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肛周潮红脱屑、皮疹、卡疤改变、川崎病分型(完全型川崎病/不完全型川崎病)等情况,并检测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血清钠、CD4/CD8、IgA、IgM、Ig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补体C3及补体C4等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AL组出现口唇改变概率高于n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L组初始IVIG治疗前ALB、补体C3、Hb、Fib水平均低于nCAL组,LDH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IVIG治疗前补体C3降低、LDH升高是川崎病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检测并动态追踪血清补体C3、LDH的浓度水平,可在病程早期预测川崎病合并CAL,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CAL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后期重点随访CAL情况.
- 左梦颖孙凌吕海涛严文华王波曹磊陈烨侯淼
- 关键词:川崎病冠脉损害
- 中国汉族2005年—2014年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国内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相关因素,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ISlweb ofKno...
- 李健吕海涛孙凌曹磊张建敏钱为国周万平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全基因外显子测序技术探寻川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 目的:拟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例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在全外显子范围内探寻川崎病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并进一步探讨易感基因位点与并发冠状...
- 吴佳慧吕海涛孙凌黄洁钱为国周万平张建敏曹磊陈烨黎璇
- 关键词:川崎病易感基因
- 文献传递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探讨CD4+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以入住我院心内科的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例健康体检患...
- 周万平严文华曹磊黄洁孙凌张建敏
-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患者T细胞发病机制
- 健康体检儿童高血压60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1临床资料因"学校体检血压升高"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就诊收住入院进一步检查的儿童60例(男性48,女性12例),发现血压升高1 d到2年不等,年龄6岁7个月~17.5岁,平均(12.6±2.2)岁。临床表现:有时头痛3例,偶头晕4例,有胸闷2例,其余均无自觉症状。询问家族史,父或母有高血压8人,祖父或祖母有高血压25人,父母及祖父母中两代都有高血压16人。
- 曹磊吕海涛孙凌侯淼陈烨丁粤粤
- 关键词:体检儿童高血压超重肥胖尿酸靶器官损害
- 445例川崎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 :旨在分析川崎病引起的不同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2006年1月-201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445例.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脊液、...
- 豆吉娟吕海涛孙凌徐涵黄洁张建敏曹磊严文华
- 关键词:多器官损害儿童患者
- 2006-201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正>目的了解苏州地区2006-2010年川崎病(KD)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6-2010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
- 孙凌吕海涛徐涵张建敏黄洁丁粤粤钱为国周万平曹磊陈烨严文华
- 关键词: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文献传递
-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等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儿科学杂志,初筛文献,经全文浏览确定最终纳入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退热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无反应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初筛得到22篇文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4篇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对丙球无反应患儿的治疗即追加治疗。经Meta分析,①追加治疗组、激素联合初始治疗组急性期、治疗1个月随访后与丙球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热程比较:激素原发治疗组比丙球组热退时问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无反应率的比较;在川崎病原发治疗时,激素联合丙球与单用丙球相比,治疗的无反应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激素联合丙球用于川崎病初始治疗或追加治疗时,与常规丙球治疗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且可缩短热程,使炎症指标(CRP)下降更快,并可降低治疗无反应率或需丙球再治疗率。目前仍无单独应用激素作为川崎病初始治疗的依据,但对耐丙球或高危川崎病患儿可选择性慎用。要进一步验征激素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 朱伯会吕海涛孙凌张建敏曹磊贾红亮严文华沈月平
- 关键词:川崎病糖皮质激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