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宝祥

作品数:88 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4篇对虾
  • 32篇凡纳滨对虾
  • 16篇WSSV
  • 15篇养殖
  • 14篇中国对虾
  • 11篇家系
  • 11篇存活
  • 10篇育种
  • 9篇性状
  • 9篇水产
  • 9篇基因
  • 8篇中国明对虾
  • 8篇白斑综合征
  • 7篇白斑综合征病...
  • 6篇选择育种
  • 6篇孵化
  • 6篇LITOPE...
  • 5篇养殖系统
  • 5篇水产动物
  • 5篇水位控制

机构

  • 8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7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天津渤海水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威海正明海洋...
  • 1篇河北鑫海水产...

作者

  • 86篇曹宝祥
  • 84篇孔杰
  • 77篇罗坤
  • 74篇栾生
  • 67篇孟宪红
  • 32篇刘宁
  • 32篇陈宝龙
  • 16篇隋娟
  • 14篇张天时
  • 14篇卢霞
  • 13篇李旭鹏
  • 12篇代平
  • 6篇王清印
  • 5篇史晓丽
  • 5篇王伟继
  • 4篇张庆文
  • 4篇强光峰
  • 3篇阮晓红
  • 3篇梁萌青
  • 3篇张莹雪

传媒

  • 2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水产学报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化测定水下活体对虾生长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测定水下活体对虾生长参数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防水测试暗箱、摄像装置和控制装置,防水测试暗箱置于水下,防水测试暗箱设置有测试通道,测试通道贯穿防水测试暗箱,测试通道为透明通道,测试通道用于允许对虾从...
代平栾生孔杰曹宝祥孟宪红罗坤卢霞陈宝龙
凡纳滨对虾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和耐受群体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在普遍的高密度养殖活动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逆境胁迫是影响其养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浓度氨氮胁迫是最普遍的毒理因子。由于对虾抗病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且在受限于测试场地的低选择强度情况下,抗病选育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对虾的抗逆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不具备传染性的特点使得其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因此,本研究以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SP)和耐受群体(TP)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差异分析,首次探索了通过提高对虾对逆境急性胁迫应激的耐受性,从而间接提高其抗病力的可能性。本研究每个群体设3个处理:高浓度氨氮胁迫下(10 mg/L)WSSV感染组,两群体分别命名为SPAV和TPAV;正常海水条件下(氨氮水平小于0.01 mg/L)WSSV感染组,分别命名为SPV和TPV;正常海水条件无WSSV感染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命名为SPC和TPC。结果显示,SP群体(5 h)在WSSV感染后开始死亡的时间显著早于TP群体(16 h);从感染60 h后,SPAV组的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到137 h时该组全部死亡,其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SPV(70.42%)和TP群体的2个组TPAV(42.67%)和TPV(18.99%)(P<0.05)。在144 h实验结束时,SPV的累积死亡率为73.67%,显著高于TP群体的2个组TPAV(46.15%)和TPV(18.99%)以及SP群体的对照组SPC(34.79%);此时,TPAV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TPV和TPC组(P<0.05),而TPV与TPC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逆境毒理因子(氨氮胁迫)会增加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而且对氨氮急性胁迫应激耐受力高的群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高。本研究为探索提高对虾抗病力而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卢霞栾生栾生郝登春曹宝祥曹家旺代平孟宪红孔杰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凡纳滨对虾家系幼虾淡化和养殖阶段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3
2018年
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61(P<0.01),呈中度正相关(0.32.58);基于A+C模型,3个阶段遗传力转换后估计值分别为0.06、0.05和0.07,与0相比,估计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z<1.96)。基于A模型和A+C模型,获得的2个阶段间家系存活性状育种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09和0.48±0.09。由于半同胞家系比例仅为47%,家系单独在网箱中测试,家系遗传效应与共同环境效应部分混淆,因此,基于A模型获得的遗传力估计值偏高,基于A+C模型获得的遗传力估计值偏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选择育种,可以改良凡纳滨对虾幼虾淡化和低盐度养殖存活性能。
郝登春栾生曹宝祥曹宝祥罗坤陈宝龙罗坤许圣钰陈宝龙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遗传力
凡纳滨对虾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不同家系间生长、存活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1个家系为材料,开展了为期50 d的氯化物型盐碱水混合养殖测试,分析了各个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的体重和存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家系间体重和存活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26%和46.82%;凡纳滨对虾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均值和特定增重率均值分别为0.09g/d和1.82%/d,绝对增重最快的家系比绝对增重率均值高7.54个百分点,比增重最慢家系高12.95个百分点;凡纳滨对虾家系存活率范围为1.00%~63.33%,家系平均存活率为26.61%,家系最高存活率比家系最低存活率高了62.33个百分点,比家系存活率均值高了36.72个百分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条件下生长、存活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凡纳滨对虾盐碱水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曾凡勇罗坤栾生栾生卢霞曹宝祥陈宝龙孟宪红谭建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碱水体重
一种用于规模化家系培育的育苗装置
一种用于规模化家系培育的育苗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保温水槽和排放在保温水槽内的孵化培育桶,保温水槽内装有水位控制排水管,水位控制排水管垂直插在保温水槽底部,水位控制排水管的上端低于保温水槽的高度,孵化培育...
曹宝祥孔杰刘宁张天时罗坤
文献传递
凡纳对虾不同品系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遗传参数估计
2024年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个,快大家系30个),实验个体共计1 760尾(高抗个体800尾,快大个体960尾)。2个品系分2批次进行VpAHPND定量口饲感染。批次内实验个体达半数死亡后停止投喂毒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评估2个品系3个性状(体重、感染VpAHPND后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评估3个性状两两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高抗系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599±0.120,为高遗传力水平;个体存活时间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072,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为0.173±0.051,为低等遗传力水平。快大系体重、个体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6±0.082、0.374±0.096、0.257±0.048,均为中等遗传力水平。经Z-score检验,2个品系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品系内的体重与AHPND抗性性状(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均表现为低度正相关(0.061~0.235),且与0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系内的个体存活时间与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997±0.129、0.967±0.044,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可将生长和AHPND抗性作为选育指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制种;为简化抗性测试过程,可将家系半致死存活率作为选育群体的AHPND抗性指标。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AHPND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黄桂仙李旭鹏田吉腾田吉腾栾生曹宝祥孔杰罗坤曹宝祥刘宁罗坤陈宝龙强光峰代平陈宝龙强光峰刘学会隋娟孟宪红
关键词:凡纳对虾遗传力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对凡纳对虾不同家系幼体发育及仔虾抗逆性状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产的受精卵(原肠胚期)分别进行相同功率(360 W)、不同时间(2、4、8和12 min)的批量诱变处理,并对孵化率、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存活率、变态率以及仔虾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TP对凡纳对虾进行诱变处理后在不同家系间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在幼体发育前期阶段,4个家系随着诱变时间的增加,肢芽期畸形率均呈上升趋势,孵化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未经过诱变的对照组相比,除A和D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处理组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除A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各家系处理组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和孵化率与诱变时间均呈现中度或高度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B、C和D4个家系在相同阶段的同一处理组存活率的表现具有不定向性,A家系诱变8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C家系诱变4和8min组存活率显著升高,D家系诱变2和4 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而诱变8 min组则显著升高。可能是诱变的不定向性以及诱变作用于个体造成的。通过存活率和各期变态率综合分析可得,低剂量(2min组)诱变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后期,高剂量(4、8和12min组)诱变幼体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中前期。对A家系幼体的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测试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氧耐受能力;诱变2 min组和8 min组分别在氨氮胁迫实验第4天、第7天存活率很高,诱变对该家系幼体对抗氨氮胁迫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说明ARTP诱变凡纳对虾受精卵在不同家系中幼体发育前期具有一些共性趋势,在
周静心孟宪红傅强曹宝祥曹宝祥刘绵宇陈宝龙李旭鹏强光峰代平李旭鹏邢群强光峰孔杰
关键词:凡纳对虾诱变育种幼体发育
水产动物运动行为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动物运动行为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主体,至少用于盛放水产动物游动用水;第二主体,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内,包括有相互连通的多个支路,多个所述支路限定出运动空间,多个所述支路的侧壁上形成有...
隋娟栾生孔杰代平孟宪红罗坤陈宝龙曹宝祥曹家旺
文献传递
凡纳滨对虾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Pα)基因解析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nslocon-associatedproteinalpha,TRAPα)基因特征及其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WSSV)中的作用。通过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TRAPα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Lv-trap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eal-time PCR分析Lv-trapα基因在健康凡纳滨对虾和感染WSSV不同时间点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眼柄中的Lv-trapα表达水平。同时,利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健康凡纳滨对虾和感染WSSV后96 h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中Lv-trapα基因上游DNA序列的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Lv-trapα的ORF全长873 bp,共编码290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2466.4,理论等电点为4.45。多序列比对发现TRAPα蛋白的保守性较高。Lv-trapαDNA序列中有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中1个SNP位点处于外显子区域且属于错义突变,其余7个SNP位点处于内含子区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v-trapα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眼柄中均有表达,且在感染WSSV后显著上调表达(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染WSSV后96 h,体内病毒含量不同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Lv-trapα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高病毒含量组中Lv-trap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病毒含量组(P<0.05),提示Lv-trapα表达水平和WSSV复制水平存在正相关性。BSP结果显示,Lv-trapα基因上游1个CpG位点(存在于NCBI数据库NW_020872863.1第360336-360337 nt位置)的甲基化水平和Lv-trap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该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和凡纳滨对虾体内WSSV病毒含量也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王晶晶李旭鹏薛倩曹宝祥曹宝祥栾生隋娟罗坤隋娟谭建代平傅强孔杰高焕陈宝龙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TRAP
凡纳滨对虾6个国内群体的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国内6个不同育苗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对8个SSR位点的基因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值为3.67~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20~5.67,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12~0.71,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1~0.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6~0.7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同一个育苗场的对虾聚在一个分支。不同品牌来源的对虾分别聚在几个不同分支。6个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4229~0.8265,遗传距离为0.1905~0.8607。遗传分化系数(FST)是0.1837,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是0.2514,Ho
李旭鹏栾生栾生罗坤曹宝祥罗坤孟宪红孔杰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态性SSR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