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忠祥

作品数:35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1篇土族
  • 7篇信仰
  • 7篇文化
  • 7篇民和土族
  • 6篇民间信仰
  • 6篇纳顿
  • 3篇社会
  • 3篇面具
  • 3篇面具舞
  • 3篇民和三川
  • 3篇民俗
  • 2篇演唱
  • 2篇仪式
  • 2篇秩序
  • 2篇情境
  • 2篇舞蹈
  • 2篇空间观
  • 2篇婚礼
  • 2篇婚礼歌
  • 2篇村落

机构

  • 28篇青海师范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35篇文忠祥
  • 1篇辛海明
  • 1篇陈婷
  • 1篇许四辈
  • 1篇范静

传媒

  • 7篇青海民族大学...
  • 6篇青海民族学院...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青海民族研究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民族研究
  • 1篇西北人口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信仰民俗在土族社会中,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发挥着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信仰民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社会生活形成健康的发展机制。
文忠祥
关键词:信仰民俗社会秩序土族
三川土族“纳顿”解读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在系统调查三川土族纳顿的基础上,认为纳顿出现在土族先民由游牧转向农耕以后,是一种祈求和庆祝丰收的活动,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本文从信仰体系、农事色彩、组织体系、军事生活的影响、宗族意识、供品、舞蹈、法拉与法师等方面对纳顿进行了解读。
文忠祥
关键词:土族民族特色信仰体系军事生活游牧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被引量:3
2008年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文忠祥
关键词:土族民间信仰
土族土地文化初探——以民和地区为例
2013年
土族土地崇拜经历了从山神信仰到土地神崇拜的过程,是土族先民完成从游牧向农耕转型的产物。土族土地文化不仅具有山神崇拜向土地神崇拜的转型特质,而且还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包容的高原地域特色。
文忠祥
关键词:土族土地神
论时间制度——以青海民和土族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在时间制度概念的基础上,考察了青海民和土族农业生产的时间制度及其实践,探讨了时间制度的形成。同时,认为农时、农事及仪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村落的仪式年度周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文忠祥
关键词:民和土族仪式农时农事
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解析——以民和土族婚礼情境为例
2012年
土族婚礼歌演唱结构模式包括演唱的时序结构模式、演唱角色结构模式、演唱者结构模式等。土族婚礼歌表演过程通过表演者之间、表演者与观众、东家等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交流方式。
文忠祥
关键词:土族婚礼歌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吐谷浑与唃厮啰外交政策比较的历史启示
2015年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青海发展提供了一次大好契机。历史上,吐谷浑和唃厮啰政权采取极为相似的策略来发展经济、发展国力的史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预见,青海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陆",而是贯通东亚,沟通中亚、东南亚,沟通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中心枢纽。采取经济互补性,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可以实现内外共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处理上,基于地缘政治,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在经济贸易中,遵守国际规则,诚实守信,减少无谓成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势必会减少其他领域的对抗和冲突,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文忠祥
关键词:唃厮啰经济互补
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本文结合孕育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以及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史,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而蒙古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
文忠祥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文化地理环境
环西宁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圈建设探讨
2011年
本文从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角度,探讨建设环西宁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圈的优势、可行性,提出建设策略和若干发展模式。
范静文忠祥
关键词:旅游城镇民俗文化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一)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根据民和土族纳顿上演的面具舞“庄稼其”及“杀虢将”的相关传说故事,对二者进行了释读。认为“庄稼其”反映了土族先民从游牧生活逐步走上农耕生活的历程,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与整合现象。“杀虢将”反映了土族先民的历史生活,以及历史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人神关系。“杀虢将”是土族先民造神过程中尚未成型的信仰类型。
文忠祥
关键词:民和土族纳顿面具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