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立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生物质
  • 4篇混烧
  • 4篇
  • 3篇纤维素
  • 3篇木质素
  • 2篇颗粒物
  • 2篇混烧特性
  • 1篇热解
  • 1篇颗粒物排放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混合热解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戴立
  • 3篇姚洪
  • 3篇徐明厚
  • 3篇王泉斌
  • 2篇吕当振
  • 1篇周科
  • 1篇彭钦春
  • 1篇李志远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纤维素/木质素对混燃特性及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研究开发不仅能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同时还可缓解环境压力。作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的方式之一,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发电不仅符合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现状,而且也是降低CO2净排放,改善生态...
戴立
关键词:生物质纤维素木质素混烧
文献传递
生物质与煤的混烧特性及其对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在沉降炉上进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混烧的PM_10排放仍为相似的双峰分布;混烧时燃烧过程明显分为脱挥发分和焦炭燃烧2个阶段;LPSA煤与锯末混烧时排放的PM_10浓度最低,并且当氧气含量增加时,PM_1.0(粒径最大不超过1.0μm的颗粒物)变化幅度较小,而PM_1.0+(粒径位于1.0~10μm之间的颗粒物)则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对于同一种煤与生物质混烧时,PM_10的形貌有相似之处。在0.1μm处LPSA煤与生物质混烧形成的细微颗粒物大多呈柱状,而PDSB煤与生物质则大多呈碎片块状;并且在4.3μm处除了各自原有的柱状或碎片状结构外,还出现了部分光滑圆球体颗粒结构。
王泉斌徐明厚姚洪戴立
关键词:颗粒物混烧生物质
纤维素、木质素对生物质与煤混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着重分析了生物质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对混合热解及混烧特性的影响。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热解相比于纯煤的单一热解失重明显较大较快,并且纤维素含量越高,混合燃料失重越大;木质素含量较高,则混合燃料失重较慢。当燃烧温度为300~400℃之间时,混合燃料中纤维素含量越高,质量下降幅度越大;当燃烧温度为500~700℃之间时,混合燃料中则是木质素含量越高,质量下降幅度越大。
王泉斌姚洪戴立吕当振彭钦春李志远徐明厚
关键词:生物质纤维素木质素混烧
纤维素、木质素对生物质与煤混烧特性的影响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着重分析了生物质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对混合热解及混烧特性的影响.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热解相比于纯煤的单一热解失重明显较大较快,并且纤维素含量越高,混合燃料失重越大;木质素含量较高,则混合燃料失重较慢.当燃烧...
王泉斌戴立吕当振周科姚洪徐明厚
关键词:生物质纤维素木质素混烧特性混合热解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