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级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指操应用于“全厚皮”法根治腋臭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手指操应用于“全厚皮”法根治腋臭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择期行“全厚皮”法根治腋臭的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指操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出血情况,术后术侧肢体肿胀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住院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术后24 h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和24 h的术侧肢体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及住院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厚皮”法根治腋臭术后患者予手指操锻炼,能减轻患者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和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
- 徐爱娟牟凌章左艳
- 关键词:腋臭手指操并发症
- 浅谈骨科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11年
- 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徐爱娟周玲陆惠芳钱燕
-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 人类特异性基因TBC1D3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索TBC1D3基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TBC1D3转基因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背部制备增生性瘢痕模型;应用RT-PCR技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时,检测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TBC1D3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于术后2周、4周时收集各组瘢痕标本,采用Masson染色观察瘢痕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2周、4周时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巨噬细胞表型。结果术前、术后转基因小鼠中TBC1D3基因均明显表达,而对照组未见表达。术后2周、4周,转基因小鼠的瘢痕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2周、4周,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TBC1D3基因可以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实现的。
- 徐爱娟郑江红杨松林邓辰亮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巨噬细胞炎症
- 急性心肌梗死33例的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07-2011-07高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3例AM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 33例中4例病情稳定后转院,1例自动出院,6例行介入治疗,余12例均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身心安逸,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徐爱娟陆琴花刘华英
- 护理分区排班及组长负责制在麻醉复苏区的实施
- 2013年
- 目的:设置组长负责制及分区排班,提高麻醉复苏区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麻醉复苏区设A班及P班组长各一名,负责各分区的工作协调和工作监督,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护理工作及复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管理好各组员。结果: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实施前满意率分别是87%,实施后分别提高至98%。结论:分区排班,责任明确,增加了护士对患者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复苏区患者的安全苏醒,提高了工作效率。
- 周达梅陈盼盼徐爱娟杭太香
- 关键词:麻醉护理
- 麻醉恢复室护士分级管理的实施与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实施分级管理方法。方法:在PACU实施分级管理,区分层级,确定各级护士岗位、能力标准和工作内容。结果:麻醉专科护士的分级管理及能力培养,增强麻醉复苏期患者安全,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结论:实施PACU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升护士专科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团队合作能力。
- 徐爱娟姚蓓陈盼盼杭太香
-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士分层管理
- 经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72例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后苏醒期易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01-2010-05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PACU的72例经介入治疗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72例经介入治疗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得到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并发症也及时给予准确的处理,其中70例都安全地度过麻醉苏醒期。结论对经DSA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其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介入栓塞术成功率,保障生命安全。
- 徐爱娟徐应玲
- 关键词:麻醉后护理
- 应用“护理程序法”提高护士授课能力的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来开展、实施护士的授课,使护士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授课计划并提高授课能力。方法 (1)评估授课要求;(2)确定授课目标;(3)制定授课计划;(4)实施授课计划;(5)评价。结果护士可以按时完成授课,同时授课护士提高了课件制作方法,提高了授课质量,积累了经验。结论有计划的实施授课,是保证授课质量的关键,同时将授课的内容具体化,责任到人,增强护士授课的责任感,提高了授课的能力。
- 徐应玲徐爱娟周达梅
- 关键词:护士
-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保护性临时起搏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成效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例均在术前采取保护性临时起搏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虽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护性临时起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 徐爱娟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 “南总五指疼痛模具”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南总五指疼痛模具"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在临床应用"南总五指疼痛模具"4个月,调查医生、护士及患者对"南总五指疼痛模具"的满意度。结果医生满意度93.3%,护士满意度93.2%,患者满意度88.3%。结论 "南总五指疼痛模具"具有设计合理、使用简单、首选率高、宣教费时少、适用范围广、临床指导意义明显等优点,能很好地适用于医护及患者的疼痛评估需求。
- 孙晓燕徐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