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
-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 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 H1 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 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 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 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
- 闫绍宏陈平纡马俊清武贵森许建斌顾苏仪徐冬冬邹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原性
- 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é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GB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5-2014年报告的214例<15岁儿童GBS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6~10月;1~4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4.3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6∶1;从13例病例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6.07%;25.23%的病例在60 d随访时有残留麻痹。结论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GBS在夏秋季高发,发病以小年龄组居多,一定比例的病例有残留麻痹。应加强对GBS病例的管理,降低致残率。
- 闫真赵润毛徐冬冬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发病率
-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对2005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4例,分布在12个盟(市,)的39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8.6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5.4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00%,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86.90%,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83.8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
- 段术琴张双一闫绍宏武贵森顾苏仪徐冬冬南立娟冯中强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源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确定血清型别后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17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83株。21株脊灰病毒中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其余20株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 闫真徐冬冬刘颖赵燕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全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在11个盟市中随机抽查1893名0~25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检测的1893份血样,麻疹IgG抗体阳性1285份,阳性率为67.88%,阳性率最高为88.00%,最低为53.30%,经x^2检验,地区之间有非常统计学差异。麻疹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有850人,保护率为44.90%,几何平均滴度896,男性阳性率为69.58%,几何平均滴度870;女性阳性率66.33%,几何平均滴度922,经x^2检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25岁组抗体水平较低,0~2岁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麻疹抗体水平低的地区,存在麻疹流行和暴发的隐患,要切实做好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做好麻疹预防工作。
- 南立娟顾苏仪徐冬冬武桂森
- 关键词:麻疹
- 内蒙古自治区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调查及处理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对发生的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个案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个案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经过自治区专家诊断组诊断,该个案为VDPV健康携带者,从该健康携带者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株,VP1区发生10个碱基变异,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为1.1%。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乌审旗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 闫绍宏闫真张双一徐冬冬郭忠梅
-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急性弛缓性麻痹
- 1997-2010年内蒙古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9
- 2012年
-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趋势,探讨流行因素,笔者对1997--2010年丙肝疫情分析如下。
- 李澄武贵森徐冬冬闫绍宏段术琴
-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丙型肝炎疫情分析丙肝
-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健康人群脊髓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阳性病毒分离情况。方法对2008-2011年15岁以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分析。结果从822份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脊灰病毒9例,检出率1.09%,其中Ⅰ型3例,Ⅲ型4例,Ⅱ+Ⅲ混合型2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4例,检出率1.70%。结论 15岁以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为内蒙古自治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
- 徐冬冬闫真范耀春武贵森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全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对2010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73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的46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5.1%(46/102)。<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4/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8.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6.3%,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98.6%,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92.9%。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监测质量逐年提高,监测系统运转正常。
- 段术琴徐冬冬武贵森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 内蒙古自治区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用Excel软件和集中度法对甲型和戊型肝炎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甲肝发病率由1.22/10万下降到1.20/10万;戊肝发病率由0.48/10万上升到0.76/10万;阿拉善盟以甲型肝炎流行为主,其余各盟市呈混合流行;计算2011-2013年M值在0.187~0.327,甲型和戊型肝炎季节性发病不明显,两型肝炎均以成人发病为主;农民、家务人员、工人和退休人员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结论甲肝和戊肝流行呈低水平,戊肝发病率的升高与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 李澄闫绍宏武贵森徐冬冬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