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F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后路RF钉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7例,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7~29个月,3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89.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5﹪。结论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RF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 敖沸刘健彭小龙王俊东周旭东文毅英
- 关键词:RF钉腰椎滑脱植骨融合内固定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125例行髋部骨折手术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结果本组随访3~28个月,平均12.5个月。2例因基础病加重导致死亡。术后3周出现同侧肢体膝关节功能障碍112例,双侧膝关节功能障碍13例。结论为了降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建议加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
- 文毅英彭小龙贾芝和潘伟杨慧文
- 关键词: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
- 桡骨远端-尺骨复合体在治疗儿童不合并尺骨骨折的桡骨远端骺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在临床治疗中遇到儿童不合并尺骨骨折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骺损伤时,因其受伤机制与成年人的Colles骨折类似,一般采用常规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往往发现骨折端对位不佳,远折端向背侧移位发生率仍然较高。我科调整复位手法改变复位方式,以桡骨近端为远折端向背侧按压对位,取得良好效果,在复位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骺损伤57例,对位满意,固定牢靠,通过临床实践后提出儿童“桡骨远端-尺骨复合体”的理念,在解剖上进一步明确,现报告如下。
- 文毅英潘伟杨慧文贾芝和敖沸彭小龙
- 关键词:桡骨远端尺骨骨折复合体儿童COLLES骨折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7例,其中Ⅰ型21例,Ⅱa3例,Ⅱb2例,Ⅱd31例,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28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7~37个月,5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1.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 刘健周初松靳安民彭小龙周旭东敖沸王俊东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滑脱植骨融合内固定
- 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介绍以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7月对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扩大切除法。结果术后下肢有轻松感,12例症状立即缓解,4例术后逐渐缓解,无症状加重者;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有相应神经节段的神经刺激症状,1~2个月后缓解,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4周JOA评分为(2.368±0.762)分。和术前(1.284±0.8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178±0.615)分,和术前(1.325±0.5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率平均85.7%。术后疗效:优1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6例获得随访0.5~5年,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括约肌功能恢复,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358±0.824)分。结论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扩大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安全、有效术式。
- 刘健彭小龙周初松
-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胸椎椎板切除术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老年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可引起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且治疗不当可引起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功能。本文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 敖沸彭小龙贾芝和文毅英王俊东刘健潘伟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 小切口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插入锁定加压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小切口插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42—91岁,平均68.7岁;术后1、3、6、12个月摄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月按Bruin-back评价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3.4%。结论小切口插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减少对局部组织的破坏,尽可能保护血运,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彭小龙贾芝和潘伟
- 关键词: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
-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13年8月已在本院行初次单侧TKA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最后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诊断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总失血量(1307.54±1431.342)ml,术中出血量(338.46±276.667)ml,术后出血量为(374.43±282.531)ml,隐性失血量(594.65±872.144)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45.5%,其中输血患者高达62.5%。结论隐性失血量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 何敏彭小龙刘水红杨涛高志增
- 关键词:人工全膝置换术临床相关性分析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髋关节置换术21例被引量:12
- 2012年
- 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为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常见的两种方法。由于早期非手术治疗不当,患者内固定术后过早负重以及各种因素影响,少数内固定手术患者晚期可能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等产生,导致术后出现严重的髋内翻、肢体短缩以及创伤性关节炎,本研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 敖沸彭小龙文毅英刘健贾芝和李宝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髋关节置换
- Lc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Lc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5例膝关节选用Lcs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尤为明显,优良率88﹪。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正确使用Lcs假体可取得满意疗效。
- 王俊东彭小龙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