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宁宁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杀菌作用
  • 2篇生物膜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万古霉素
  • 2篇氨溴索
  • 2篇表皮葡萄球菌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通气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实验
  • 1篇细菌
  • 1篇机械通气
  • 1篇XTT
  • 1篇变性梯度凝胶...
  • 1篇插管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余加林
  • 3篇彭宁宁
  • 2篇艾青
  • 2篇宋超
  • 1篇刘东
  • 1篇陆韦
  • 1篇芦起
  • 1篇廖欣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及结构影响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RP62A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杀菌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RP62A菌株BF模型,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万古霉素组,氨溴索组,氨溴索组+万古霉素,用二...
彭宁宁余加林
关键词:氨溴索万古霉素杀菌作用细胞实验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群落多样性,探讨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与传统培养法的差异,为临床预防、诊疗细菌性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治的26例患儿35根气管导管为研究对象,依靠16SrDNAPCR—DGGE技术,通过quantityone软件分析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生物膜中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结果35根气管导管经16SrDNAPCR—DGGE所得条带13.8±5.4,香农威纳指数2.42±0.38。16份标本来自7例患儿不同疾病阶段,其中6例患儿气管导管留置天数增加,香农威纳指数减小。6例不同基础疾病患儿的气管导管标本香农威纳指数各不相同。回收24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35份标本中检出克雷伯菌属100%、假单胞菌属80%、链球菌属77%,91%的标本中存在无法培养的细菌,97%检测到2种以上菌属。80%克雷伯菌属和82%链球菌属中分别与假单胞菌属伴随存在。22例有临床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10例(45%),鲍曼不动杆菌2例(9%),阴沟肠杆菌、阴性结果各1例(5%),培养结果均为单菌属。8例痰培养显示“正常菌群”,其对应导管上均检测到克雷伯菌等菌属。结论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具有多样性;16SrDNAPCR—DGGE技术相比培养法更能全面反映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及链球菌属是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常见菌属,它们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宋超余加林艾青刘东陆韦芦起彭宁宁
关键词:生物膜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生物多样性
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杀菌作用及结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RP62A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杀菌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RP62A菌株BF模型,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万古霉素组,氨溴索组,氨溴索+万古霉素组,用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测定BF中细菌活力的变化;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并结合图像结构分析(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软件对BF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BF中细菌活力:空白对照组、万古霉素组、氨溴索组、氨溴索+万古霉素组分别为2.867±0.425,2.869±0.325,1.812±0.210,0.875±0.191;万古霉素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氨溴索组、氨溴索+万古霉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氨溴索+万古霉素组与氨溴索组相比,P﹤0.05;表明氨溴索与万古霉素有协同清除作用。CLSM扫描结合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氨溴索组,万古霉素+氨溴索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降低(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增加(P﹤0.05);且氨溴索+万古霉素组与氨溴索组相比作用效果更明显。结论氨溴索与万古霉素存在协同作用,两者联用可使表皮葡萄球菌BF的结构变得简单稀疏,对BF内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彭宁宁余加林艾青廖欣宋超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氨溴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