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有机碳
  • 5篇土壤
  • 4篇稻田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垄作
  • 4篇垄作免耕
  • 4篇免耕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紫色
  • 3篇紫色水稻土
  • 3篇耕作
  • 3篇耕作制
  • 3篇耕作制度
  • 2篇易氧化有机碳
  • 2篇有机碳矿化
  • 2篇碳矿化
  • 2篇稳定性
  • 2篇矿化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彭娟
  • 6篇符卓旺
  • 6篇慈恩
  • 6篇朱洁
  • 5篇谢德体
  • 5篇高明
  • 2篇杨静
  • 1篇魏朝富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耕作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2012年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紫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短期耕作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经一季水稻种植后,不同耕作制度0~20cm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所升高。垄作免耕(中稻)和垄作免耕(稻油)在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平作(中稻),而水旱轮作(稻油)显著低于常规平作(中稻),表明长期垄作免耕会导致有机碳聚集于土壤表层。除水旱轮作(稻油)外,其他耕作处理在水稻收获后土壤易氧化性有机质含量均显著下降,且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垄作免耕(中稻)>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稻油)>水旱轮作(稻油),还有垄作免耕(稻油)在水稻收获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最低,表明实行稻油轮作的模式可以增加土壤难氧化有机碳含量。
符卓旺杨静彭娟朱洁慈恩高明谢德体
关键词:耕作制度水稻土有机碳矿化易氧化有机碳
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铅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浓度0~100mg/kg范围内,Pb2+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二者均表现为先轻微下降,然后又逐渐回升,表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对铅具有一定的耐性。不同浓度Pb2+处理对幼芽和幼根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幼根的毒害作用要比幼芽更明显。当Pb2+浓度达到250mg/kg以后,其活力指数随之下降,且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毒害作用。
符卓旺彭娟朱洁慈恩高明
关键词:紫花苜蓿萌发重金属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方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学习起来更有难度和深度。尤其现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数学更多的是当...
彭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文献传递
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系统过程,开展土壤碳循环研究对于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固定及提高其稳定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农田措施,其农田土壤...
彭娟
关键词:稻田土壤垄作免耕稳定性
文献传递
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常规平作(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和水旱轮作(中稻-油菜)4种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不同耕作制度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以垄作免耕(中稻-油菜)最佳。不同耕作制度实施20年后,农田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已趋于稳定,垄作免耕会提高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而水旱轮作各土层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不同耕作制度下水稻土中易氧化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差异较大,其中,垄作免耕(中稻-油菜)下水稻土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最大。各耕作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的最大矿化速率差异显著,有机碳矿化率和pH呈显著正相关;在培养期间,垄作免耕(中稻-油菜)的累积矿化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常规平作(中稻-冬水田)的总矿化强度最大,垄作免耕(中稻-油菜)最小。
彭娟符卓旺朱洁慈恩高明谢德体
关键词:耕作制度有机碳矿化紫色水稻土
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作免耕轮作(中稻-油菜,稻油)等4种耕作处理对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δ13C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免耕轮作(稻油)中,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各深度土层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处理(P<0.05)。水旱轮作(稻油)中,各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其它耕作处理。不同处理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和水旱轮作(稻油)的40—60 cm土层,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10—20 cm和20—4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相比其它处理,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土壤有机碳δ13C值在0—40 cm深度范围的各土层中差异不大,到40—60 cm土层才出现显著升高。【结论】相比其它耕作处理,长期(20年)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稻田20—40 cm土层中增碳优势突出,该耕作处理有利于稻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对20—40 cm土层中活性碳库的稳定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其它耕作处理;有大量活性高、降解程度低的有机碳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中累积。
慈恩朱洁彭娟符卓旺高明谢德体
关键词:垄作免耕稻田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
特质性焦虑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研究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指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的各种判断和选择(Frederick,Loewenstein,&O'donoghue,2002;Loewenstei...
彭娟
关键词:跨期选择
文献传递
“互联网+”时代跨境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已从教育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形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方式上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适应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教育发展主力军的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必然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娟
关键词:跨境民族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龚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累积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系统过程,开展土壤碳循环研究对于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固定及提高其稳定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农田措施,其农田土壤...
彭娟
关键词:稻田土壤垄作免耕有机碳矿化
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研究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均表现前期快速下降而后逐渐趋于平稳,培养结束时有机碳日均矿化量仅为第1天的3.1%~6.7%;另外,实行稻油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处理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积矿化量及矿化强度均为根际大于非根际土壤,而其他处理则是根际小于非根际土壤。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平均日均矿化量随培养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在62d培养期内,除第1天外,非根际土壤平均日均矿化量均大于根际土壤平均日均矿化量,差异变幅范围为67.0%~98.7%。各处理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积矿化量和矿化强度均与其相应pH显著相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积矿化量差异均与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相关。
符卓旺彭娟杨静朱洁慈恩谢德体
关键词:耕作制度有机碳根际水稻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