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剑

作品数:26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屠杀
  • 7篇南京大屠杀
  • 7篇大屠杀
  • 6篇立宪
  • 4篇预备立宪
  • 4篇辛亥革命
  • 3篇日军
  • 3篇清季
  • 3篇美国传教士
  • 3篇民主
  • 3篇教士
  • 3篇传教
  • 3篇传教士
  • 2篇学者
  • 2篇荣宝
  • 2篇资政院
  • 2篇论战
  • 2篇民主共和
  • 2篇君主
  • 2篇君主立宪

机构

  • 2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25篇彭剑
  • 2篇汤蕾
  • 1篇罗福惠
  • 1篇刘家峰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档案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清史研究
  • 1篇日本侵华史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拥抱革命也不容易——唐璆一生对革命之迎拒
2011年
生于1874年的唐璆,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并在世纪之交一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6年左右,唐?在湖南谋划过一次武装起义,但未能成功,之后逃脱到日本。日本是革命派的大本营之一,按常理,作为一个革命者,唐?应该会从此结束"单干"的局面,投入到"组织"中去才对。然实际情况却相反,他在日本加入了主张立宪的政闻社,1908年,还跑到新加坡,与革命派进行论战。在那之后,唐?再也没有回到革命的阵营,即使到了革命成功、共和告成之后,也是如此。唐?的经历表明,在辛亥革命前后,爱国志士对待革命的态度其实有复杂的一面。在革命未成之前,有志救国者未必都坚持革命,在革命既成之后,也不是所有忧国者都认可革命既成之局。
彭剑
"二度失望"后的抉择——刘师复信仰无政府主义起始时间考释及其他被引量:1
2005年
该文通过对刘师复信仰无政府主义之时间的考证,指出刘师复之走上无政府主义道路,不是在辛亥革命前不满意于清廷的统治之际,而是在辛亥革命后对共和政治失望之时。走上无政府主义之路,乃是他在"二度失望"后的抉择。作者进而指出,在"二度失望"的语境下思考民初的有关社会思潮。
彭剑汤蕾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
仇日乎,反日乎——试析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传教士对日军之态度被引量:2
2004年
在目睹日军的野蛮暴行之前 ,传教士们对日军的军纪充满信心 ,认为日军是一支仁义之师。南京沦陷后 ,日军烧杀淫掠的疯狂暴行促使传教士们改变对它的态度 ,但即使在抗议、阻止、揭露日军暴行的时候 ,传教士们也努力发现日本士兵中表现较好的人与行为。对日本民族与日本人民 ,他们则一直都持欣赏的态度 ,他们所反对的 ,只是日军的暴虐 ,而不是日本国或日本人民 ,那种关于他们反日的指责不足为信。
彭剑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美国传教士日军
抗衡民权与清季行省会议厅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会议厅是"行省衙门"的制度设计遭到督抚群体抵制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督抚群体对于设立会议厅,开始的时候并不积极,在《各省官制通则》公布后的两年中,只有一省设立,其他省份均在观望。但到了1909年咨议局第一届常会召开之前,有几个督抚设立了会议厅。文献显示,其设立的动机,是为了应付即将设立的咨议局。到了1910年,以前没有设立会议厅的许多省,也变得热衷此事了。此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咨议局第一届常会上,咨议局对督抚的大权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民权的壮大对其权势的威胁,而内阁侍读学士吴士鉴猛烈攻击咨议局,并建议设立会议厅作为与咨议局对立的机关,更促使督抚们为了抗衡民权而设立会议厅。
彭剑
关键词:会议厅督抚宪政编查馆
为了世界的和平——从基督教仁爱观分析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救援”动机被引量:1
2012年
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来自欧美的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第三国公民向南京难民伸出了援手。从基督教仁爱观入手分析,其动机不是反日,也不是亲华,而是为了结束战争,实现世界的和平。
彭剑汤蕾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基督教和平主义
被忽视的受害者——南京大屠杀中美国传教士的另一面相被引量:2
2003年
对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城里从事救济工作的美国传教士,以往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他们揭露暴行、保护难民的正义行为,本文则以大量史实为依据,提出了这些传教士也是大屠杀的受害者的观点,并分析了这种受害与其正义事业的关系。传教士受害的表现为:与家人离散,生死不知;与世隔绝,信息不灵;行动受限,有如囚徒;财产遭抢劫;生命遭威胁。大屠杀对他们造成的这种伤害并没有对他们的正义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相反,他们基于自己的信仰,决心以耶稣为榜样,从容地面对苦难,将日军的迫害转化成了坚持正义的力量源泉。
彭剑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美国传教士
清季外官制改革中幕职分科治事补证被引量:3
2008年
清季预备立宪期间负责官制改革的中央机构,先后有编制馆、考察政治馆、宪政编查馆和内阁法制院。1906年起草外官制两种方案的是编制馆,起草《拟设督抚衙门幕职说帖》的可能是编制馆或考察政治馆,而非宪政编查馆。督抚衙门幕职分科治事制度的确定,经历了如下阶段:比较符合立宪原则的外官制第一种方案遭到各省督抚抵制后,编制馆或考察政治馆在《拟设督抚衙门幕职说帖》中提出设立幕职"分曹治事"作为挽救;编制馆根据说帖在《直省官制总则草案》中拟成"分曹治事"的条文;经修改,成为《各省官制通则》中的"分科治事"条文。《直省官制总则草案》是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一份重要文献,对于准确理解幕职分科治事、会议厅的设置、地方行政区划等晚清制度变革颇有助益。
彭剑
关键词:预备立宪官制改革
“皇族内阁”与皇室内争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巩固君权",在预备立宪期间,皇室成员大量涌上政坛。但把持朝政的皇室成员,内部分裂也很严重,争权夺利,纷扰不堪。辛亥年皇族成员间围绕着内阁问题展开的争夺,可以说是这种分裂的集中反映。皇族内部的争夺,不但影响了辛亥年的内阁制度文本,也影响了辛亥年内阁制度的运作。辛亥阁制与丙午阁制相比,少了对军国大事负责的规定。这一情况,是由于贝勒毓朗得知在新内阁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之后起而与载涛等联合争权的结果。在皇族内阁内部,庆亲王奕劻与度支大臣载泽之间矛盾颇深。载泽不但与奕劻竞争过总理席,而且在内阁成立后在财政方面扯奕劻的后腿。在奕内阁即将倒台之际,奕劻曾阻挠载泽成为下一任总理大臣。另外,奕劻与农工商大臣溥伦之间也有矛盾。皇室成员围绕着皇族内阁所展开的诸多明争暗斗表明,成立皇族内阁,皇室内部不但没有走向团结,反而走向了进一步的分裂。清王朝的崩溃,除革命形势的发展、士绅离心、督抚离心等之外,皇族内部的纷扰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彭剑
清季宪政大辩论
本文通过解读20世纪初年发刊于新加坡的两份华人报刊《中兴日报》和《南洋总汇新报》的论战,展示晚清宪政大辩论的有关面相,并进而分析晚清以降政治转轨中的有关问题。 自秦代以后的2000年历史中,中国所施行的政治体制,都...
彭剑
关键词: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清政府论战
文献传递
追求和解与和平——章开沅教授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2010年
章开沅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累累硕果。其成就,既是章教授学术生涯中的学术新高,也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新高。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章教授还参与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追求人类的和解与和平,是章教授在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社会活动中的深层次人文关怀。
彭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